第237章 瓦解五國軍(第2/4頁)

秦國現在與五國交界的邊境,都是從秦昭襄王開始新打下來的。

這裏的人,都是在這十幾年間從包括已經滅掉的韓國在內的六國而來的移民。

所以比起秦人,他們其實和五國人更親近。

特別是剛被打下的潁川韓國故地。

韓國與四國比鄰,現在它是魏國和楚國聯軍最主要進攻的戰場。

韓國舊貴原本準備在五國盟軍攻打韓國故地的時候叛亂。

因為秦人在韓地防範蝗災,又給韓人運糧減輕災荒,讓一些底層韓國士人被分化到了秦國這一邊。秦軍又駐紮得較多,韓王還背刺他們,所以計劃受阻。

當魏國和楚國攻打韓地之後,連韓國舊貴都說不出投敵的話了。

他們發現,魏國和楚國根本沒想打下韓國的城池,而是想毀了這裏。

秦王子楚沒有強制收取態度較為溫馴的韓國舊貴的資產,現在韓地中最肥沃的土地還是韓國舊貴的。

所以魏國和楚國清掃村莊和貴族莊園的時候,受損失最嚴重的就是他們。

魏國和楚國也在想方設法將瘟疫傳入城內。

城中平民在三年災害中已經習慣聽秦國官吏的話,防範措施做得較為嚴格。但韓國舊貴可不會聽秦國官吏的命令。

韓國舊貴的衛生條件本來就很好,吃的都是熟食,喝的都是熱水,所以他們本人很難被傳染上疫病。

但他們數量較為龐大的家丁就遭殃了。

因韓國舊貴對秦國官吏的排斥,所以依附他們的家丁和還未全部散去的門客,都要遵循主家心意做事,沒有嚴格執行,甚至故意不去執行秦國官吏的命令。

疫病專治各種不服。

各種細菌性傳染,即此時人籠統概括的瘟疫,居然最先在韓國舊貴聚集地爆發。

秦軍立刻封鎖了韓國舊貴所在的街區。

若有人想出來,必須先在隔離區住一陣子,待確認沒有得病之後才能離開,否則無論身份,一律處死。

韓國舊貴慌了神。

他們開始捕殺和焚燒患病的家丁門客,比秦人更加嚴苛地執行隔離政策。

沒得病的韓國舊貴只要隔離五日就能到達安全的地方。為了自己的安全,他們一旦離開了疫病區,就絕對不想讓疫病區裏的人出來。

他們踴躍地幫助秦人管理隔離區和疫病區,並將後來者的隔離期增加到十日。

秦國官吏見狀,把疫病區的管理完全交給了這群韓國舊貴,十分信任他們。

然後他嚴格要求各個街區的城民不準離開自己的區域,以防疫病蔓延。而韓國舊貴從疫區出來後所安置的區域,就在疫區外圍。

人都怕死。秦國官吏相信這些韓國舊貴,會放下這三年災荒年中也不肯放下的矜持,積極地為秦國做事。

五國盟軍和秦軍全面開戰。

長平郡之戰最為慘烈,但在史書中因為沒有名將參與,只有寥寥幾筆記載。

蒙驁等老秦將對戰趙國老將龐煖,楚國聲名鵲起的新晉名將項燕對老牌名將廉頗,這兩場戰役在史書中記錄最多。

蒙驁對戰龐煖這一戰,是最典型的秦軍對趙軍的一戰,十分符合曾經趙國馬服君趙奢所說的“狹路相逢勇者勝”。

龐煖和蒙驁的年紀差不多,兩人都親自披甲上陣廝殺,仿佛都要把自己的生命耗盡在戰場上。

趙國不僅沒有年輕的主將,稍稍厲害的中層將領也大多是廉頗還在趙國時培養的人。

而秦國這邊雖然有很多年輕將領,但此戰是老將請纓馬革裹屍之戰,所以將領也多是老人。

老將的身體已經衰敗,但經驗隨著年齡增長不斷攀爬巔峰。

秦軍和趙軍正規軍的素質,就是戰國時代的巔峰。

秦軍和趙軍每一場對戰,都顯示著這個時代最樸素又最典型的軍事技藝。

最後沒有意外,秦國仍舊勝過趙國一籌。

進攻型名將項燕對上防守型名將廉頗,這一場戰鬥就頗為無趣了。

廉頗只要開始防守,那就是堡壘結成犄角,關隘疊著關隘。

秦國有錢有糧有人,廉頗在城外開心地疊障礙,疊得項燕還沒打,光是看一眼,就想吐了。

如果武安君白起在天有靈,看到此景一定會捋著胡須贊同項燕。

就算是秦昭襄王派他換掉王龁為將,也要先把廉頗從趙國主將的位置下換下去。

不是他打不贏,實在是惡心。

對廉頗而言,防守不在於每一場戰鬥的勝負,而在於拼消耗。

他主打的就是一個膠著,一個黏黏糊糊纏纏綿綿。

秦國的國力遠勝五國,廉頗這種打法正好適合現在。他每日吃好喝好,攢足力氣就到陣前罵項燕,罵完也不打,直接回去睡覺。

項燕氣得連罵廉頗懦弱老匹夫,可敢與他一戰。

廉頗掏耳朵。

豎子朱襄的手下敗將犬吠什麽?我信平君廉頗是在你爺爺輩就成名的名將,你讓我和你單挑,你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