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無害我田稚(第2/4頁)

子楚現在就是這副鬼樣子。

許多大臣都私下傳秦王子楚心機深沉多疑。藺贄和蔡澤知道,秦王子楚確實心機深沉,但沒有多疑。大部分時候,他真的在開玩笑,只是別人聽不出他的笑點。

王翦見李牧和秦王相談甚歡,心中不由羨慕。

他想了想要不要也自然一點,但他聽著李牧和子楚談論的那些“好笑不好笑”,完全想不出哪裏好笑,只能悶頭喝酒吃肉裝悶葫蘆。

他還是在戰場上立功賺得秦王的賞識和恩寵吧。陪聊這種事,他不擅長。

子楚只留了王翦和李牧一日,就讓他們率兵去幫助朱襄。

當王翦和李牧領軍離開之後,秦國朝堂眾臣才知道太子政擅自出兵鹹陽,嚇得上六神無主。

秦王子楚告訴他們,王翦和李牧已經去太原和長平後,他們滿臉無語。

太子擅自派兵北上應該是一件很嚴重的事,秦王你能不能嚴肅一點?

他們再次深刻地感受到,這父子二人確實與平常國君和太子不同。秦王子楚是真的太溺愛太子政。

王翦和李牧兩位名將回到了北方,原本看著秦國被蝗災侵擾而蠢蠢欲動的五國立刻安靜下來。

朱襄一直在收集其他五國消息,並且派使臣去勸說五國也加入滅蝗行動。

結果讓他非常失望。

什麽叫做秦國遭遇蝗災?

鹽堿化嚴重的灘塗荒地是蝗蟲最主要的產卵地。所以黃河中下遊和黃河到淮水之間的沿海灘塗,是最嚴重的蝗蟲災區。特別是淮水北岸洪水泛濫後,洪水褪去的荒地上更是蝗蟲產卵最好的溫床。

這些地方都在五國境內!

秦國從秦昭襄王晚年開始就休養生息,這十幾年一直在各處修水利,開墾荒地,毀掉了蝗蟲卵最好的孵化環境,所以秦國反而是蝗蟲卵聚集地最少的國家。

你們的災害會更嚴重,為何你們還對秦國的蝗災彈冠相慶,對自己國家的蝗災視而不見?

朱襄發現完全勸不動國君之後,就派人拜訪各國重要的卿大夫。

齊國沒有一個卿大夫把蝗災當回事。

齊國因海鹽便利,卿大夫用經商積累了大量財富,國內奢靡之風橫行,糧食基本靠買。少許貴族的田地都在灌溉條件好的地方,沒有蝗蟲卵。

難道你讓卿大夫去為庶人滅蝗?這何其荒唐?

燕國有少數卿大夫被說動了,但是燕國又在和趙國打仗,所以沒有多余的人力物力做這些事。

這些卿大夫只能上書請求燕王發詔令,讓庶人自己防備蝗災。

好歹比什麽都不做強。

趙國有平原君和平陽君留下的底子,對朱襄的信任度很高,又是蝗蟲重災區。他們積極響應朱襄的號召。

但趙王偃很不滿朱襄插手趙國內政。

且現在他剛派被放回來的龐煖去攻打燕國。對於一個國君,最好的功績就是攻城略地,連戰連勝。雖然現在攻打燕國沒有什麽好處,但趙王偃很癡迷燕國時不時投降送禮給他帶來的虛榮感。

讓趙王偃放棄攻打燕國,將人力物力轉移到滅蝗上,趙王偃堅決不允許。

如果趙國發生蝗災,那就去搶燕國的糧食就好了。當年廉頗不就是這麽做的?廉頗做得,寡人的將軍也能做。

趙國卿大夫無奈,只能紛紛自己派人去封邑和家鄉組織滅蝗。

他們的聲望在民間的聲望高了,趙王偃在民間的聲望就低了。

郭開對趙王偃進言道:“他們踩著君上的聲望為自己沽名釣譽,正是當年朱襄對先王所做的事啊。君上不得不防!”

趙王偃因此深恨那些私自滅蝗的卿大夫,將他們名字一一記下,準備等日後算賬。

魏國有許多中低層大夫和士人都與信陵君有關系。朱襄依托信陵君的聲望,有許多人都願意配合秦國的滅蝗行動。

但魏王還在病中,魏太子是個平庸無能的人,不敢私自做太大的決定,所以魏國朝堂上層沒有動靜。

魏國也與趙國一樣,中下層士人自行行動,上層卿大夫和國君冷眼旁觀。

不過魏國沒有動兵戈,所以財力物力稍稍充足一些。國土面積又小,大部分蝗蟲卵聚集地都在黃河兩岸,所以清理起來比趙國效率高一些。

朱襄終於算是聽到了一個稍好一點的消息。

至於楚國,是朱襄最失望的地方。

齊國雖然也無所作為,但齊國一直那樣,離秦國又遠,所以朱襄本來就沒抱希望。

楚國現在的國土夾在黃河和淮水之間,淮水又泛濫過一次,是蝗蟲卵最嚴重的國家。

楚國曾經出了屈原、春申君這樣的士大夫,士大夫階層應該還有品性較為高尚的人。現在又有項燕這樣擅長帶兵的名將,組織能力也不差。

朱襄本以為楚國朝堂應該會比較重視這件事。

但楚王仍舊不管事,令尹李園只顧著爭權奪利,屈氏等其他世族大家在和李園政治鬥爭,都不理睬秦國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