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將老當益壯

嬴小政手臂痊愈的時候,吳郡又開始忙碌夏收了。

今年收成仍舊不錯。龐大的運糧船隊浩浩蕩蕩逆流而上,開向關中。

鄭國已經修好了廣陵城附近的供水工程。此次他將和運糧團隊一起前往鹹陽,在關中修水渠。

朱襄都給他把名字想好了,就叫鄭國渠。

鄭國走時依依不舍,眼巴巴看著邗溝的方向。

他非常想重新修通邗溝,溝通淮水和長江。

可那片地方還是南楚國的地盤,他沒法去修。

鄭國不僅想疏通邗溝,還想把淮水和黃河連起來,貫通南北水道。

朱襄聽著鄭國的雄心壯志眼皮子直跳,在嬴小政躍躍欲試的話還沒說出口前,率先截斷:“不,政兒你不想!”

嬴小政:“……”我還沒說想什麽呢。舅父真煩人。

朱襄趕緊把鄭國及其老夥伴們舉薦走了,免得他們天天圍繞在嬴小政身邊吹噓南北大運河。

雖然鄭國被舉薦走了,嬴小政心裏還是埋下了一顆南北大運河的種子。

他開始學習水利知識,計算如果他要開鑿黃河到長江的大運河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又能創造多少效益。

嬴小政認為,這運河是一定要開鑿的。

黃河是中原腹地,長江是他和舅父好不容易開發出來的寶地。

待他當秦王之後,南秦三郡離秦國腹地太遠,很可能重新脫離秦國掌控。

只有把黃河和長江水道連起來,加強南北溝通,秦國才能將南秦三郡這一片產糧地牢牢控制在手中。

同時嬴小政也有了雙都計劃。

西周時其實就是雙都,一在鎬京,一在洛陽。鎬京就離鹹陽不遠。

所以中原諸國說秦國是與戎狄雜居的蠻夷,雖然這是事實,但秦國是不認的。我大秦龍興之地,怎麽能叫蠻夷?

待秦國統一天下後,肯定也不能只有一個都城。

按照傳統,嬴小政應該將洛陽作為東都。

但如果將洛陽作為東都,南北運河最好繞道洛陽,這樣才能給洛陽供糧。這樣運河就會繞很大一個彎子。

嬴小政在地圖上看了許久,視線落在了自己所在的吳郡。

其實……也不一定西都和東都,北都和南都不也挺好?吳郡有他太多的心血,是他現在,也是將來唯一親手打造出來的繁榮城池。

嬴小政骨子裏就帶著霸道,自己的東西護得十分緊,無論是權力,還是其他什麽。

他對立活著的皇後一事十分抵觸的原因並非只是因為趙姬,而是因為“外戚”和“後宮幹政”。

或者說不僅是“後宮幹政”,所有分潤他手中權力的“幹政”他都很厭惡。

一個大事小事一把抓,看奏章看得手臂疲勞過度得吊脖子上的千古一帝,可想他心中過分龐大對自己所有物的占有欲。

所以吳郡這完全屬於嬴小政的地盤,在他心中地位可想而知。

“修南北運河貫通南北江河,如果可能,再修運河連通渭水和漢水。”嬴小政看著地圖道,“這樣鹹陽就有兩條水道可以供糧。”

嬴小政自言自語的時候,朱襄背著手站在窗戶後面,輕輕嘆了口氣。

他就知道,只要嬴小政想到了運河的作用,就不會那麽容易打消他挖運河的念頭。

隋唐之前,黃河中下遊的泥沙淤積不嚴重,從長安可以直接從淮水到黃河入海。

因秦漢和隋唐兩個封建王朝最鼎盛的階段都在鹹陽/長安建都,幾百年的人口膨脹導致附近森林被大規模砍伐,至唐高宗起,長安附近水土流失已經較為嚴重。

唐朝中後期為了保證渭水和黃河中下遊通航,每年都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疏通。

到了北宋,因長安變成了邊疆,幾乎被北宋廢棄,北宋不再花力氣保護渭水流域的環境。渭水流域的森林成了北宋最大的木材來源地,渭水從此以後徹底失去了通航的能力。

三易回河之後,黃河中下遊的通航能力也徹底失去。

後來明朝想要重回漢唐,希望能返回長安時就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渭水和黃河能通航,那裏才能是漢唐的長安。

現代治理渭水和黃河最終的目標就是恢復渭水和黃河的通航,這樣就能讓文明故地重新煥發生機。

但積重難返,即便中國的基建已經很強大了,仍舊只能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寄希望於百年計劃。

現在秦朝都還未建立,渭水流域和黃河流域的繁榮才剛開始。

漢水也還沒有遇到那場改道的地震,淮水也還沒有經歷黃河奪淮入海。

如果真的能將漢水、淮水、長江、黃河連起來,形成一個全部能通航,有三個入海口的龐大矩形水道……

朱襄深呼吸了一下,走到門前,推門進去。

嬴小政立刻慌慌張張想藏起地圖。

“別藏了,我早就看見了。”朱襄道,“我知道無法打消你的念頭。先訂個計劃,徐徐圖之。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先疏通邗溝,再治理渭水和黃河,再貫通黃河和淮水。打通淮水和渭水非常難,你可以交給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