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將老當益壯(第4/5頁)

張勝盡力了。

他明知道自己盡力的後果,還是盡力地讓張良看到了這個後果。

他知道不是張良愚蠢,是他和父親一直沒有將韓國這腐朽的一面,殘忍地展露給張家最有才華的張良看。

他們真心喜愛張良,以為能守護張良長大。到那時候,張良再看清現實不遲。

張良不過垂髫之年,應該在父兄的羽翼下快樂地成長。

誰知道張良在鹹陽城的一次亂來,與秦太子偶遇,打亂了他們所有的計劃。

看著瞬間門成長起來的張良,張勝心裏痛極了。

“如果我真的不能救下韓國,我就去投奔公子非。”張良對張勝道,“我相信公子非心系韓國,他對未來的選擇,一定是對韓王、對韓國有利的選擇。”

即使那種選擇中沒有了韓王。

張勝松了一口氣,笑道:“你想通就好。你放心,我會盡力保護自己。”

張良對兄長微笑,但心裏黯然。

他知道,張家又不會上前線,所以只要張家不願意殉國,就可以不殉國。

韓國投降後,只有韓王會死。

若韓國世卿稍稍識相一點,說不定還能在秦國繼續為高官。甚至連韓國宗室都能活的好好的。

所以當看到韓國必亡之後,他要如何讓韓國上下一心,堅決抵抗秦國的進攻?

連張家都找好了退路。

他難道能怒斥張家不給韓國陪葬嗎?

其實張良認為,他該自己去為韓國殉葬的,這樣能保全韓國的名聲。

但韓非讓人送來的信,阻止了他的自暴自棄。

自盡是很容易的事,就痛那麽一下。

可張家得了韓國和韓王這麽多恩惠,難道就付出一個還未及冠的張良殉國,就能報答恩情了嗎?

韓非想保住韓王的性命,想讓韓國宗室能在秦國朝堂占據一席之地,想讓韓氏不因韓國滅亡而衰敗。

這比為韓國殉葬艱難得多。

而且這期間門張良遭遇的攻訐,也會嚴重得多。

不過張良轉念又想,自己真的會遭遇攻訐嗎?

最可悲的情況難道不是,自己不僅不會因為轉投秦國而遭遇攻訐,反而會被韓國上下羨慕嗎?

想到這裏,張良都忍不住笑了。

這可真是一件讓人從心底發笑的事。

“兄長,我去楚國了,你保重。”張良對張勝道。

雖然張家的門客走得差不多了,但張家還有錢,能養家丁力士。所以張良此次出行,仍舊有人跟隨。

張勝道:“記住,說動楚王後,立刻南下。”

張勝把“楚王出兵,韓國已滅”才南下的條件改了。

張良聽後,慘然一笑,道:“好,我立刻南下。”

張勝這才徹底松了一口氣。

他拍著張良的肩膀,微笑道:“張家的未來就交給你了。”

張良點頭。

他起身時腿有點麻,身體不由晃了一下。

張家的未來啊。張良在心裏反復咀嚼著這句話。

他心底的一些東西,在這一刻徹底崩塌了。

原來他從小到大從祖父、父親那裏接受的教導,都是假的。

全是假的。

……

廉頗打韓國打得十分無聊。

韓國早在秦昭襄王吞噬三晉之地時,能打仗的軍隊和將領就已經被白起滅得差不多了。

白起喜歡打殲滅戰。打勝一次,敵方就弱一分。

韓國國土面積極小,即使已經休養生息十幾年,也沒有足夠的兵卒補充。

這一點張良在私自普查韓國土地和稅收情況時,找到了原因。

韓國國土面積縮小,但世卿貴族並沒有減少。

大量的世卿貴族在自己原本的封邑被秦國吞並後湧入新鄭。他們帶來了錢和人,但沒有最重要的資源——土地。

當一大群沒有土地的有錢有人有武器還有權利地位的貴族來到新鄭,接下來的事就可想而知了。

韓國巴掌大的土地,被大大小小的貴族全部分完。庶民淪為為貴族耕種的農奴,只負責給貴族交稅和服役。

韓國貴族土地上的庶民,不是韓王的庶民,不會給韓國交稅服役。

韓國休養生息十幾年,人口肯定增加了,糧食也增產了,但韓國的戶籍和國庫都年年減少,還不如秦昭襄王剛停戰的時候。

看到這一點,張良才明白為何韓王絕對不會任用韓非。

韓國要強大起來,就要從韓國的貴族手中搶地搶人。這觸犯了整個韓國世卿貴族的利益。

其他國家還能開墾荒地,用擴大國土面積的方式保證自耕農為國家納稅服役,韓國呢?

韓國要強大就要更多的自耕農,但韓國要自耕農就要削減韓國貴族的利益,要在韓國擁有更多自耕農的同時還保證韓國貴族的利益需要韓國強大……

張良看到自己畫的圈,都笑出聲了。

閉環了啊。

他登上前往楚國的馬車時,帶上了那張畫了閉環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