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鹽場小海鮮(第4/5頁)

他畢竟只是一個農學教授,對曬鹽技藝不是太了解,只是基於化學常識,和曾經去古法曬鹽場旅遊的見聞,推斷古法曬鹽的步驟。

朱襄已經能用過濾和熬煮得出較為可口的鹽,在後世算是粗鹽,在這時候已經是精鹽了。

學習已經成功的煮鹽經驗,他帶來的鹹陽學宮中基礎化學和物理課程較為優秀的學生,與一眾工匠混在一起,一次又一次地試驗朱襄口中的曬鹽法。

朱襄見到那群學生時,學生們的臉都曬得黝黑粗糙,看著和海邊漁民沒什麽區別了。

自請來解決曬鹽難題的學生們分成了兩派,各有自己的實驗基地。

一派學生純粹納海潮曬海水析出海鹽,上下至少八層海水池,從上到下鹽水濃度依次提高,到了最下層築坨台,把結晶的鹽堆成鹽坨,任由其沉澱半年到一年才能入口。

海鹽越老,雜質就越少,可以直接食用。如果提前食用,買回家後還得熬煮過濾,重新提純一次。

這種曬鹽法叫“平攤曬鹽”,產量最高,耗費人力最少,但在沒有機械幫助的現在,極其挑地形,只有極少數的灘塗上能建造平攤曬鹽場。

另一批學生試驗的曬鹽法就要復雜一些。

他們也建造大大小小的池子,但納潮的池子在下方。

納潮的池子鋪著細膩的攤泥或者燒好的草木灰土,待潮水上湧後,這些土泛起鹽花,就成了鹽土。

他們背著刮刀,就像是耕地一樣,刮掉表面的鹽土,將鹽土堆在鹽池旁,用竹筒引來海水淋鹽土,析出鹽鹵。

之後他們將池子中的鹽鹵放在平地上曬,後續過程就和前一種曬鹽方法差不多了。

這樣的制鹽方法耗費的人力物力更多,出鹽效率低,但不挑地形。

曬鹽又苦又累,比種田更看天吃飯。

朱襄在古法曬鹽場旅遊時聽過古代鹽民的歷史。即使在清朝後期,鹽民也是逐海潮和天氣而居,就像是草原上的放牧人一樣。

他們自嘲“潮皮鳥”,跟著海潮撿飯吃,地位十分低下。

這是一群甚至不需要服徭役的人。可見成為鹽民,幾乎和服重徭役差不多了。

這類鹽民,會的應該就是後一種制鹽法。

得天獨厚的鹽場十分少見,要供給一個大帝國的鹽,只能靠鹽民的血汗去堆。

但縱向比較,曬鹽總比煮鹽輕松,比煮鹽產量、效率和質量都更高。

即使苦,比之前的苦味淡一些,就叫進步。

聽了朱襄的介紹後,嬴小政難得沉默,沒有想方設法給朱襄擡杠。

“舅父,以後鹽民不服徭役。”

“嗯。”

“也不服兵役。”

“嗯。”

嬴小政道:“舅父,我們去試試?”

朱襄道:“很苦啊,你試一天,會躺好幾天。”

嬴小政道:“我身體好,不怕。”

朱襄道:“那就去吧。我們先去換衣服。”

小成蟜舉起手:“我也要去!”

朱襄笑道:“你就和舅母在一旁掃鹽土好不好?”

小成蟜點頭如搗蒜:“好。”

白起背著手看著朱襄和雪姬帶著兩位秦公子在鹽田上忙碌。

他本也想試試,但朱襄以他身體不好為由不準許,把秦王的令牌都拿了出來。

“啊,疼疼疼……沒辦法擦汗,滿手的鹽粒,上臉就疼!”

“確實……雪,成蟜!”

“來了。”

“大兄低頭,我擦不到。”

雪姬和成蟜掃了一會兒土,見朱襄和嬴小政沒法擦汗,趕緊放棄掃土,專注為兩人擦汗。

白起也找到了事做,幫朱襄和嬴小政打涼水擰帕子。

只不到一刻鐘,朱襄和嬴小政就像是從水裏撈出來似的,比幹農活還累得多。

“舅父,曬出一灘鹽需要多久?”

“九個月到十個月能曬出一灘鹽。”

“好難啊。”

“是啊。”

嬴小政癱在鹽土上躺著:“舅父,鹽由官營能極大提高國庫收入,必須這麽做。要怎麽壓制鹽價,又讓鹽民稍稍好過一些?若他們這麽苦還吃不飽,恐怕會起民亂。”

朱襄道:“這個就要政兒你自己想了,舅父也不是無所不知。”

嬴小政嫌棄:“舅父,要你何用!”

朱襄道:“在政兒思考的時候給政兒做點心?要吃牛奶水果冰塔嗎?”

嬴小政立刻來了精神:“要吃!走,我們立刻回家!”

朱襄和嬴小政慢吞吞地爬起來,拖著疲憊的身體洗澡換衣服,在雪姬和白起的攙扶下登上馬車回家。

“政兒啊,舅父太累了,今日就不做點心了。”

“不行,舅父食言而肥!”

“肥就肥。”

“哼,今日就算了,改到明日。”

“謝謝政兒的大缺大德。”

“啊?!”

“我是說,大恩大德。”

雪姬本來很擔心累癱了的朱襄和嬴小政,見這爺倆躺在馬車上還能鬥嘴,笑著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