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殺人者魏王(第4/5頁)

其他國君也都很快得知了此事。

魏無忌已死,燕國率先退兵,擔心趙國退兵之後攻打燕國。

趙國也擔心燕國偷襲趙國,急忙退軍了。

韓國愣了一下,發現除了當事人的兩個國家,其他人都跑了,也慌慌張張跑路。途中遇到不知道發生什麽事跑來瞅瞅的廉頗,還折了些後勤輜重。

魏國與楚國繼續僵持,等待各自國君的命令。

項燕雖然說退兵,但李園不肯,說必須等楚王的命令。項燕只能等。

陣前放話放得再痛快,有李園在這裏,項燕便不能說退兵就退兵。

項燕對李園的憤怒又增加了一層,猜到李園在故意針對他。

李園確實故意針對項燕。

他是政鬥的一把好手,冷靜下來之後,怎麽會看不出項燕想要以此事揚名的心思?

他自己因為春申君的事,不可能借此事揚名,頂多不繼續損耗自己的名聲,所以絕對不會讓項燕借此事揚名。

李園對自己的本事很有自知之明。若論才幹功勞,他絕對當不了令尹。他所能依靠的只有楚王的寵信。

他忌憚項燕這個很有能耐的將領,更嫉妒項燕雖然不是羋姓封君,卻也屹立於楚國他姓封君前列不倒的地位。

李園很擔心楚王用項燕替代自己為令尹。

楚王比魏王先得到這個消息。

其實戰場離魏國國都大梁更近一些。

但魏國將領在寫信時斟酌了許久,其中幾度思索要不要在送信的時候直接掛印離開,以免被魏王遷怒。

就算不被魏王遷怒,他都對魏王有些失望,不想繼續留在魏國為將了。

但思及自己家人還在魏國,魏國主將猶豫了許久,還是將信送出,沒有掛印離開,只是做好了逃跑的準備。

李園沒有這些顧慮,信很久就送到楚王宮中。

他自認為信陵君之死賴不在他頭上,心底甚至還挺高興的。

李園排擠楚燕主帥項燕,自己微操指揮前線軍隊,吃了許多虧。

魏韓趙聯軍的勢頭本來壓過了楚燕聯軍,他正在為前線戰況心焦,考慮要不要對項燕服軟,請項燕領兵救火。

現在魏韓趙聯軍敗退了,豈不是說明他前面所做的都成了功勞!

他李園領兵作戰,擊退魏韓趙三國聯軍,其功勞足以封君!

而且他還成功阻止了項燕想以此事揚名,企圖更進一步的謀劃,怎能不欣喜?

信送到時,楚王正在親自煉丹。

展開李園沒怎麽添油加醋,幾乎照實描述的書信,楚王渾濁的雙眼清明了一瞬。

他看著看著就笑了,笑得眼淚都流了出來。

“好,好,不獨寡人,不獨寡人!”楚王笑道,“黃歇啊,你看,魏無忌也下來陪你了。這世上不僅寡人一人昏庸啊!”

內室裏的宮人和方士聽到楚王的話,都嚇得跪下,臉緊緊貼著地面,身體瑟瑟發抖。

能在楚王身邊伺候的人都很聰明,聽到楚王自己說自己昏庸,他們擔心會被楚王殺死。

楚王揮揮手,很快就有人把這些宮人和方士殺死,用他們的血肉煉丹,如他們所想的那樣殺死了他們。

看完信,殺完人後,楚王難得親自下令,讓沿路楚國和南楚國官吏、封君都出兵護送朱亥南下,厚待朱亥。

南楚君迅速發詔跟隨楚王命令。

楚王還親自為信陵君寫了祭文。

他說信陵君辱楚國,且信陵君活著就是楚國的大敵,魏國有信陵君而強大。所以身為楚王,信陵君必死。

但他又惋惜信陵君的才華,嘲笑魏王的昏庸。

寡人要殺信陵君,是因為信陵君賢良;你魏王要殺信陵君,難道也是因為信陵君賢良嗎?

楚王寫完祭文之後,留下一眾膽戰心驚的人繼續煉丹。

許多人都以為楚王醒悟了,要為春申君平反。

但楚王的信裏似乎有後悔殺春申君之意,卻沒有理睬任何想為春申君平反的卿大夫的上書。

寡人怎麽會錯呢?

對吧,春申君?你當時教導寡人,國君不能有錯,若有錯該由臣下承擔。這樣才能保住國君的威嚴。

這可是你說的。

楚王的眼神繼續渾濁,繼續每日不理政事。

李園擔心了一段時間,見楚王一切如故,拍著胸口,放下心來。

魏王得知此事時,天下人都得到了魏王逼死信陵君的消息。

魏王先痛罵謠言。他說自己只是憂心魏國,這話也是私下哀嘆擔憂,從未想過逼死信陵君。

之後他痛哭流涕,派出使臣南下,去迎信陵君的棺木回魏國厚葬,落葉歸根。

魏王哭得暈倒在地,據說好幾日滴水未進。

一些罵魏王的人見魏王這樣悲痛,都停下了謾罵,感嘆魏王或許真的沒有想過逼死信陵君,只是因為誤會才導致悲劇。

他們不知道,魏王在聽到魏無忌死亡時,差點笑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