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雞清湯時蔬(第2/4頁)

膳夫立刻從喜出望外中驚醒,大汗淋漓:“是,是,下官謹記於心。”

朱襄點頭,將菌菇、白菜和蘿蔔切絲切片,依次下進清湯煮熟,然後端給子楚。

見子楚睡著,李牧扇扇子,朱襄大聲道:“既然夏同已經睡著,我們就把他的湯喝掉。”

子楚立刻睜眼。

李牧將子楚扶起來,道:“你非要氣君上嗎?”

朱襄疑惑:“我怎麽氣他了?有點燙,稍等。”

朱襄把湯放在桌上:“在湯涼下來之前,我先給你講個故事?”

子楚笑罵道:“你把我當政兒哄嗎?”

朱襄道:“你就說聽不聽吧。”

子楚拿起李牧放在床沿的扇子,自己給自己扇風:“什麽故事?”

朱襄道:“這要從女媧補天說起。從前有座山,山上有根葡萄藤……”

子楚打斷道:“等等,這和女媧補天有什麽關系?”

朱襄道:“我胡謅的。”

子楚用扇子打朱襄,李牧扶額嘆氣。

這二人有完沒完了?為什麽蔡澤和藺贄不在這裏?

不,只能讓蔡澤在這裏。藺贄若在這裏,會更加混亂。

朱襄和子楚在打打鬧鬧中講完了七個葫蘆娃的故事。

朱襄已經記不得葫蘆娃是什麽故事,反正胡謅就好。

他倆在打鬧,李牧認命地拿起另一把扇子,給湯扇風降溫。

子楚和友人相處時,不喜歡有其他人伺候。朱襄、李牧等人也是一樣。所以凡事就自己做了。

子楚喝完湯後,感覺整個人都活過來了。

溫泉泡暈之後,緩過氣來也快。子楚還有力氣抱怨,怎麽不在湯裏下點面皮稻米什麽的,吃了等於沒吃,沒飽。

朱襄將這碗精心準備的湯的做法敘述了一遍,強調他花了很多工夫。

但子楚也強調,沒吃飽。

李牧繼續扶額。

他們有完沒完?之前這兩人不是在說正事嗎?

他趕緊把話題轉移到正事上,剛還表現得很急的朱襄和子楚卻說,明天再考慮。

現在天色已晚,就算考慮也考慮不出什麽。明天再慢慢想。

李牧忍不住了,問道:“那君上你何苦在溫泉中暈倒?”

朱襄大笑。

這事確實是急不得的。

第二日,子楚先看了朱襄的上書,然後自己批改刪減了一番,讓朱襄重新抄了一份,然後拿朱襄重新抄寫的上書,召集行宮中的陪同卿大夫一同商議。

子楚雖離開了鹹陽,去行宮的時候也會帶上一些重臣,不是完全當撒手掌櫃。

蔡澤和藺贄鎮守鹹陽的時候,重要的事也會快馬加鞭送給子楚過目後再決定,不會擅自做主。

只是苦了馬。

朱襄重新抄寫的上書刪減了許多具體內容,只簡略地說明了自己的建議。

這樣朱襄沒有點名道姓,就不會得罪具體的人。

雖然子楚認為有自己的保護,朱襄得罪了人也無所謂,但能少一點麻煩更好。

同樣,朱襄的上書中抨擊秦律的一部分建議也被子楚刪掉了。秦律在秦國紮根許多年,若拿到朝堂上討論修改,一定會引起很大麻煩。所以子楚準備回鹹陽後,和藺贄、蔡澤、荀子商議後,自己以下詔的方式,悄悄改了就成。

秦律每年都會修訂,這種小事,為避免麻煩,夾雜在復雜的律令修改中,直接執行即可。

秦王特有的應對朝議矛盾的方法——只要繞過朝臣就行。

朱襄覺得這樣不好。但想起這是個君主專制國家,他就釋然了。

雖然這樣以後遇到昏君肯定會出亂子,但昏君肯定會出亂子,不差這一道了。

子楚與卿大夫們商議的只是種植結構的事。

就算有的卿大夫們沒種過地,但朱襄說起同一種糧食會得同一種病這樣簡單到仿佛在說廢話的常識時,他們還是能聽懂。

朱襄又加深了一點講,說種田如帶兵,要根據天時地利和農人的身體情況來變化,不能死死按照農書來,就像是不能照著兵書行軍打仗一樣。

廉頗插嘴:“就是不要成為趙括那樣的人。”

群臣本來在思索朱襄話中的道理,廉頗這話一說出來,他們就不思考了,使勁點頭贊同。

懂了懂了,一舉例子就懂了。

朱襄道;“就是我,如果沒有來到那片田地旁,也說不出如何耕種的細節,只能進行大致的指導。這也和行軍打仗一樣。”

廉頗再次插嘴:“就像是我再厲害,讓我在漢中指揮秦軍在南越打仗,我也兩眼一抹黑。我連南越長什麽樣子都不知道。”

群臣再次使勁點頭,並且給了廉老將軍一個驚訝的眼神。

沒想到廉老將軍不僅是頂尖的將帥,還有相邦輔政之才啊。

荀子瞥了廉頗一眼。

廉頗相邦輔政之才可能有吧。但廉頗現在說話的本事,是他當初假惺惺說不願意替秦國帶兵,跑鹹陽學宮裏教學生練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