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秦楚唱無衣(第2/8頁)

在舅母的目光催促下,嬴小政委委屈屈舉起三根手指,對桂花糕發誓。

若我嬴政違背誓言,一輩子不吃桂花糕。

雪姬滿意地點頭,準許嬴小政出門,自己留守郡守府。

只是些許後勤工作,她能暫代。

李牧努力忍著笑,將此事記在心中。待見到朱襄時,他會將今日畫面繪聲繪色地描述給朱襄聽,讓朱襄好好記下。

朱襄現在都還在寫“養外甥日記”,曾遺憾政兒長大後,“養外甥日記”中有趣的事越來越少了。

今日之事,當算得上有趣。

李牧和嬴小政達成共識之後,先白日西行到吳郡和南郡交界處,晚上由老道漁民劃船,摸黑渡過長江。

楚軍雖將長江北岸城池悉數奪回,但楚軍在長江的舟師已經幾乎摧毀,又將奪回城池焚毀,那一片地幾乎成為無人之地,所以秦軍在項燕身後上岸,項燕並不知道。

項燕其實很清楚楚軍的盲點,應該防備腹背受敵。

但秦軍幾乎沒怎麽抵抗,果斷撤離長江北岸。當長江北岸只剩下長平君朱襄駐守的廣陵城時,項燕就斷定,秦軍也會棄守廣陵城,不會與楚軍對戰。

自己焚毀長江北岸城池後,長江北岸對秦國就幾乎是累贅。

建造城池、遷徙庶民、重新開荒花費巨大,秦國若做這種蠢事,楚國大可以在秦國建造城池的時候不斷騷擾,秦國得不償失。

若秦國再次踏足長江北岸,就是與楚國全面開戰的時候,會派兵長驅直入楚國腹地。那時楚軍設下的層層堡壘,和完全沒有補給的荒野,便會令秦軍吃大苦頭。

長江北岸就剩下廣陵城一座城池,就算守下又如何?它周圍都是楚地,南楚君大可以在周圍建造兵營封鎖,讓廣陵城的人永遠不能出城門耕種。

何況長平君身份貴重,秦太子又只與廣陵城一江之隔,秦太子怎麽能允許長平君身陷孤城,遭遇危險?

長平君肯定會離開。長平君都離開了,就算有秦將駐守,也只是象征性地抵抗一下,與他說說開門投降便不屠城的條件,以保全長平君的名聲而已。

項燕和南楚君已經商量好,如果城池輕松攻破,正好給長平君名聲上抹點黑,說長平君棄城不顧,才導致這些依附秦國的廣陵人被殺;如果城池不好攻破,那麽為長平君名聲上再增添一筆也沒什麽,他們也可以借這件事成為與長平君惺惺相惜的人。

怎麽做都不虧。

在得知李牧還在南越,大軍短時間門難以回來時,項燕更加堅定自己的判斷,便沒有在意秦軍會不會在自己身後渡江來襲。

項燕的判斷顯然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換作是這個時代的任何人,都會按照他的想法去做。

可惜朱襄不是這個時代的人。他的一些堅持,包括他親朋好友在內的世上所有人都不理解,項燕自然不能免俗,導致項燕陷入了現在的困境中。

項燕在看到朱襄出現在廣陵城頭的時候,心裏就捏了一把汗。

秦軍必定救援,自己必定腹背受敵。他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快攻陷廣陵城,搶在秦軍支援之前挾持朱襄,以命秦國退兵。

但即使項燕知道自己預測出錯,也不能理解自己為何預測會出錯。

廣陵城作為長江北岸的孤城,確實已經對秦國毫無價值。秦國就算守住這裏,面臨南楚國的包圍,肯定也是得不償失。

長平君為何會如此愚蠢,置身危險而不顧?難道真的就只因為屠城和內遷令嗎?

項燕被朱襄的愚蠢打得措手不及,都氣笑了。

難道朱襄的打算是守下廣陵城,趁著楚軍撤回的時間門空隙,接引廣陵城所有庶民南渡?這也太蠢了吧?

項燕被朱襄搞崩了心態的模樣,很像是白起和李牧被蠢人搞崩了心態的模樣。

聰明人可以博弈,正常人可以預測,唯獨這種完全搞不懂在想什麽,損人也不利己的蠢人,實在是讓人難以招架。

項燕更沒想到的是,朱襄身邊的友人雖然不能完全理解朱襄的堅持,卻尊重和支持朱襄的堅持,總想幫朱襄在理想和現實中找一個平衡。

是以李牧孤舟星夜入吳,與秦太子一同率領一萬援軍夜間門橫跨長江,駐紮在他身後。

廣陵城附近雖然是一馬平川,但時至夏季,水熱充足。項燕焚城遷民,數個村莊變成廢墟,長長的雜草就像是雨後的竹筍一樣,見風就長,瞬間門吞噬了人類原本生活的痕跡。

特別是水澤旁,蘆葦長得有一人高,幾乎看不出曾經有人每日在河邊洗衣汲水。

這曾經,也不過是十幾日之前而已。

秦軍這一萬精兵就隱藏在一片廢棄的農田中。

這農田若沒被焚毀,金黃的稻浪應該能接著天際,就像是一片海洋。

嬴小政雖是第一次急行軍,但被朱襄嬌生慣養的他沒有絲毫抱怨,精神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