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松茸火腿雞(第3/4頁)

朱襄勸說道:“他只是想要精進技藝,讓君上吃到更美味的食物,不是嫉妒我。我又不是靠烹飪成為長平君,他怎會嫉妒我?”

秦王柱這才放過了膳夫。

膳夫對朱襄感恩戴德,備上厚禮向朱襄請教飯菜美味的秘訣。

朱襄哭笑不得:“你難道真的認為我烹飪的技藝比你高?我的廚藝並不及你,只是因為我是秦王晚輩,是太子友人,所以他們才誇獎我做的飯菜比旁人更好吃。就像是你為你父母做飯一樣。”

膳夫終於明白了自己的錯誤。

他是犯了什麽渾要和長平君比廚藝?長平君就算蒸個沒味道饃,秦王和太子也會閉著眼睛誇。

膳夫做的飯菜,和長平君親手做的飯菜能一樣嗎?

他為了彌補錯誤,特意將他向長平君的請教透露出去,試圖證明自己真的沒有嫉妒長平君,而是真心想精進廚藝。

但此話傳出去之後,就變成朱襄炫耀自己與秦王、太子關系親密,視自己為秦王、太子家人。

於是很快就有人彈劾朱襄狂妄,不識尊卑。

秦王柱淡淡道:“炫耀?事實而已,何為炫耀?朱襄就是寡人子侄。”然後讓人把彈劾朱襄的人架了出去,直接免官。

子楚根本懶得理睬在他面前挑撥離間的人。

朱襄在鹹陽待的時間不長,很快就要南下,以備戰吳郡夏收。

吳郡的春耕在朱襄離開吳郡時,已經提前安排好了。但夏收夏種太過重要,朱襄不放心。

他不每日抓緊時間與朱襄討論政務和學問,和這些人耍嘴皮子?

要鬥心眼,等朱襄離開之後,他再與這些人慢慢鬥。

立春時,朱襄掐了椿芽,給秦王柱做了一頓椿芽炸雞後,在秦王柱依依不舍的目光中離開了鹹陽宮。

子楚再次假公濟私,借口出差,一直將朱襄送到了漢水渡口。

朱襄離開前不斷叮囑,讓子楚保重身體。

子楚好脾氣地應了:“你也要保重身體。”

朱襄擼起袖子,露出自己漂亮的肌肉線條,鄙視道:“你和我說這個?”

子楚脾氣好不起來了:“滾吧!別回來了!”

“那可不行。”船離開了渡口,朱襄站在漸行漸遠的船頭對著子楚得意地笑,“下次我們比一比,看看你的身體是不是更瘦弱了。”

子楚罵道:“滾!”

朱襄乘坐的船漸漸消失在了子楚的視線中。

子楚用袖子擦了一下被風沙迷住的眼睛。待放下袖子時,他便回到了那個心機深沉的秦太子模樣。

他該與那些陷害朱襄的人算算賬了。

……

朱襄在船上的時候,還在整理荀子的書籍。

荀子讓弟子抄了很多份,讓朱襄帶走了一份,讓朱襄好好整理,閱讀並寫理解。

荀子還收集了鹹陽學宮其他學者的思想,讓朱襄一並閱讀並寫理解,最好是罵人的理解。

朱襄無奈。

難道自己寫了罵人的文章之後,荀子會發給其他學者?還是別了吧,自己又不是真正的儒家弟子,真的不好意思罵人。

朱襄這時候倒是忘記,自己連荀子都罵了。

“果然開始輕實務,重道德了。”朱襄嘆氣,“對如今的士子而言,在入學前便已經習得君子六藝,所以我定下的算術等課程,他們確實可以自學。所以鹹陽學宮的老師們認為規正道德更重要,也情有可原。”

但只是情有可原,朱襄並不認可。

朱襄此次與秦王和子楚私下商談,說起了自己對官吏培養的擔憂,並將自己後世那些只注重經義,不通庶務的反面例子改成春秋某個小國家,講給秦王和子楚聽。

現在有許多東方學者入秦。儒家在東方是顯學,已經壓過原本與他們並立的墨家,幾乎成為唯一的思想。

所以鹹陽學宮逐漸變成儒家主導,也是沒辦法的事。

但秦國是以法家學說立國,統一後應該兼並百家學說之長,而不是讓一家獨大。

秦王柱當時看朱襄的眼神十分古怪。

他雖然知道朱襄說的一切都是為了秦國好,但他真的好想將這些話講給荀子聽。不知道荀子聽了,會不會把朱襄逐出師門。

子楚看著自己君父的神情十分擔憂。

君父確實不猜忌朱襄,不會用一些制衡的手段。但不制衡,不代表君父不想看到朱襄吃癟。

君父就只是想看朱襄的笑話而已。

但這種笑話能看嗎?如果荀子和朱襄真的反目怎麽辦?

子楚不好直接勸秦王柱,因為秦王柱現在還沒有表明自己要去告狀。他只能回去找蔡澤和藺贄商量反制措施。

他這個太子,當得真是心累。難道不管國君是否猜忌太子,太子都要天生和國君敵對嗎?

秦王柱雖然起了一點看朱襄笑話的心思,但也有認真思考朱襄的勸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