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雪姬紡織機(第2/3頁)

朱襄眉頭直跳。

怪不得已經變得較為穩重的胖外甥又來撞他的腰子了。這確實令人震驚。

“紡紗效率提高至十倍,織布效率是否跟不上了?”朱襄問道,“織機是否也有改進。”

紡紗效率提高的好處是能迅速將原料變成半成品,以免原料浪費。只要棉麻變成了棉麻紗,之後哪怕織機較為落後,用提高人力的方式也能做出更多的布匹。

不過朱襄相信,雪姬既然能改良紡車,應該也對織機進行了改良。

雪姬點頭,給朱襄展示了她從斜織機上改良的新織機。

斜織機的改良只是改變了一下形態,個人織布效率只提高了兩三倍。但運用水利和多人協作的織布機所提高的效率就很高了。

朱襄撫摸著織機上的飛梭,贊嘆不已。

雪姬將飛梭裝入滑槽中,一人用飛梭,一人織布,效率比兩人各用一架織布機高出了兩三倍。

融會貫通,舉一反三,雪姬的智慧真的太厲害了。

朱襄道:“如果將滑槽兩頭放上彈簧,讓飛梭自己反彈,或許效率會更高。”

“什麽是彈簧?”秦王柱問道。

朱襄道:“將鐵澆灌成螺旋狀。澆築很簡單,不過以現在鐵的質量,可能彈簧不好用。現在記下來,後世鐵的冶煉工藝提升之後,讓後人做。”

這樣後代人也有一個改革織機的方向。

“是不是很厲害,是不是很厲害!”嬴小政鼻子都要翹起來了。

“是。”朱襄笑道。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端便是紡織技術的發展。朱襄不記得珍妮機長什麽樣子,但沒有蒸汽機的帶動的紡織機器,大約功率就是如此了。

當然,雖然歷史學家將紡織技術的發展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端,但不能反推紡織技術的發展就能引起第一次工業革命。

標志性事件就像是界碑,疆土需要打仗治理後才是自己的領土,界碑只是象征。

珍妮機就是這個象征。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思想啟蒙、自然基礎科學發展、工業技術發展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而思想啟蒙和自然基礎科學發展才是基石,工業技術發展只是開出的花。

若單說技術,當時華國許多傳統工業技術都位於世界前列。

所以雪姬讓紡織技術高速發展,對這個時代的進程影響不會很大。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思想和文化沒有發展起來,其他領域生產力也極端落後的前提下,從封建制度走向更好的制度,至少還需要千年的積澱。

因為現在前路還無路可走,需要摸索開辟。

即便朱襄知道路,但一個人知道路,只能是先賢。需要很多人一起走,才能在荒野中踏出一條路。

那說雪姬現在的發明無足輕重當然也不對。

社會的進步需要很多的積累,朱襄研究種地技術是一種積累,雪姬改良紡織技術也是一種積累。

這些積累在當下可能不能讓社會發生什麽質變,但其他領域也逐漸積累後,朱襄和雪姬提前為華國社會積累的東西,總會在量變發生質變中起到作用。

而且對於這個時代,雪姬的發明也至關重要。

對平民而言,更好的紡織工具能讓他們紡織出更多的布,讓他們免於凍死。

對秦國而言,現在的貨幣以金屬錢幣和布幣為主,布幣就是麻布、絲綢等。秦國紡織效率綜合提高到他國的近十倍,就相當於開了一台全速運轉的印鈔機。

秦王柱笑得牙花子都冒了出來,便是如此。

雪姬發明的哪是什麽紡織機,是戰國時代的印鈔機。

朱襄所煩惱的貿易戰,在“印鈔機”出現後迎刃而解。

他腦海裏出現了好幾條可以用這台“印鈔機”擊潰六國經濟,讓秦國兵不血刃地減輕滅六國難度的措施。

“雪姬當賞!”秦王柱笑眯眯道,“朱襄,你說我該賞你什麽?”

朱襄一愣:“賞我?不是賞雪姬嗎?”

秦王柱道:“賞雪姬不就是賞你嗎?你想要增加封地還是俸祿?”

朱襄:“……”

他看向眾人。包括雪姬在內臉色都喜氣洋洋,並未覺得這一幕有什麽問題。

朱襄昂揚的心情慢慢回落。

“你真是沉得住氣,這麽大的功勞,你居然都不激動。”看著朱襄恢復平靜,秦王柱感慨道,“罷了,我看著賞,給你多增加百戶封邑!”

朱襄嘴唇翕動,然後笑道:“既然是雪姬的功勞,何不直接封賞雪姬?這樣也能帶動女子紡織?”

秦王柱道:“寡人當然會獎賞雪姬。寡人已經決定昭告天下!”

他捋了捋胡須:“這下你二人都要天下揚名了。”

朱襄拱手道:“臣請君上為雪姬獎賞封號,或者虛職。不是封君或者做官,只是一個榮譽。紡織的推廣,貴女的積極性至關重要。對她們而言,不缺吃穿,也不一定願意將自己的功勞被夫家分潤。若是給她們一個榮譽,一個地位,哪怕沒什麽實際利益,也能讓她們更加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