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清炒南瓜尖(第4/6頁)

朱襄腦海中閃過漢文帝。

若秦朝不二世而亡,大概率漢文帝也不會出現了。

漢文帝真的是一個符合“聖君”之名,懂得節制欲望,體恤百姓的好皇帝。

“可以享受,但不要浪費。”朱襄拍了拍嬴小政的腦袋,道,“比如你可以在庫房裏堆滿絲綢衣服,每天換個四五套。但別把絲綢用來鋪地,更別把絲綢撕著玩。”

“黃金可以用來打造器械,甚至可以做成房屋,但不要當石頭丟水裏看水花。”

“瓷器用來觀賞和食用,不是用來摔碎聽響。”

“國君不可能完全大公無私,但只要心存節制,享受但不浪費,便也能成為一個好國君。”朱襄刮了刮滿臉嫌棄的嬴小政的鼻子,“這之間的平衡點,聰明的政兒一定能找到。”

“哦。”嬴小政淡淡道。

朱襄笑道:“你還小,慢慢想,想不明白就問身邊人,我們還能陪你很久。”

“好。”嬴小政收起嫌棄的表情,道,“我明白舅父的話,我會好好想。”

朱襄見嬴小政真的把他的話聽了進去,心頭微暖。

他早就發現自家政兒的早熟已經不能用過分聰慧來評價。一個孩童再怎麽聰慧,但人生經歷就那麽一點,不會讓他們有超過人生長短的經歷。

朱襄曾經腦洞大開,以為自家政兒是重生的秦始皇。

不過很快他就丟掉了這個想法,因為重生的秦始皇是斷不可能抱著他的脖子,撒嬌多要一塊點心的。

他家始皇崽真的是一只可愛的小崽崽,即便有過人的才華和心智,也是符合年齡的真正孩童。

朱襄又猜測,自己有神靈教授知識的事是假的,但政兒說不定真的有神靈教授知識。

不過他就猜一猜,不會去深究,也不會去詢問。

就像是他的親朋好友都覺察到了他的怪異,都默契地不提這件事,並默默幫自己隱藏一樣。

政兒在其他人面前也沒有展現出神異,只在與他朝夕相處的自己面前沒有隱藏。他會默默守護政兒,當做什麽都沒發現。

這是他和政兒之間的默契。

只是之後朱襄在教導嬴小政的時候換了一種方式。他不再像對待普通孩童一樣直接灌輸自己的三觀,而是把嬴小政當作一個已經有了完整三觀的成年人,用商議的語氣,以交流的方式告知嬴小政自己的思想。

至於嬴小政接不接受,就看嬴小政自己。

朱襄還帶著嬴小政去見識更多的思想,與自己相似的,與自己迥異的,甚至與自己敵對的。

他相信嬴小政能吸收眾家之長,得到自己的結論。

哪怕這個結論可能和他希望的不一致,但嬴小政的人生是嬴小政的,朱襄只能決定自己的人生。

朱襄優哉遊哉地教導著自己的小外甥時,長江邊上的戰火終於打響了。

現在戰國四大名將,有兩人都在吳城,一明一暗與楚國人打仗,朱襄對此次戰事一點都不關心。

李牧和王翦合力了還能輸?那對面怕不是白公和廉公跑來了。

李牧和王翦在前線一明一暗指揮戰鬥,子楚親自負責後勤,蒙武負責支援,秦王在城中喝茶等消息。

而朱襄繼續帶著嬴小政在城外種田。

農人本來想卷包袱逃跑,見朱襄還在田邊晃悠,他們便放下包袱,扛著農具,繼續在田間忙碌。

除草,澆灌,澆灌剛學會的綠肥和農家肥……農人抹了一把臉上的汗珠,看著田間生長起來的稻苗,露出了憧憬的笑容。

他們從未如此精細地伺候這一田地的稻苗,但朱襄公說有用,他們就想試試。

朱襄公的名聲,哪怕是埋頭田間,連七國的名字都叫不全的農人們都如雷貫耳。誰不會記得一個擅長種田的大貴族呢?

扁鵲也擼起衣袖和褲腿跟著一同在田間忙碌。

朱襄說,草藥遲早需要自己培育,醫者也需要學會種田。食藥同源,田地間有世間萬物的學問。

朱襄並不是胡扯,他是真心這麽想。

他前世時,農學教授還會研究藥草種植,與醫學教授合作發表論文——然後論文被除草的傻乎乎學生拔掉(不是)。

朱襄淺薄的草藥知識,就是從這些同事的血淚中了解。

無論農學還是醫學,科學的實驗流程都差不多。

控制變量,分組研究,實驗記錄……朱襄將現代科學的實驗流程教給扁鵲,特別是人類的朋友小白鼠。

他希望從這時候開始,中醫就從經驗醫學中走出來,即便仍舊有玄學的成分存在,大部分病例也能歸於系統和科學,成為可以復制的病例,而不是說不清道不明的奇跡。

扁鵲奉上的醫書朱襄看完了,大部分內容都和《黃帝內經》差不多。

《黃帝內經》是一本經過許多代醫學家編撰增補,最後成書時間在兩漢的醫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