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開山平地雷(第3/6頁)

先秦竹簡出土,揭露秦國的田稅十分低,最多時也與漢文景帝休養生息時期差不多。而秦國連年征戰,需要大量糧草,顯然這麽低的田稅不可能覆蓋秦國的軍糧。

其中的“奧秘”,就是刑徒。

根據秦簡記載,某縣耗費的糧食和收取的田賦,差額幾百斤。田賦只是耗費糧食的零頭。而糧食收入的大頭,就在於刑徒的免費耕種。

刑徒為秦帝國免費耕種勞作。他們並非秦王的奴隸,而是整個秦帝國的奴隸。

所以秦始皇可以輕輕松松調集六十萬人修長城。征發役夫可沒有那麽容易。

這些刑徒都是拖家帶口。秦王遣來的五萬刑徒就是幾萬個家庭。

他們在分水堤壩附近建立村落城鎮,一邊勞作一邊屯田,在這裏生老病死,繁衍生息。

只要不遇到天災人禍,稍稍珍惜民力,這些刑徒的數量永遠也不會少。

李冰在蜀郡也征發了一萬刑徒,再加上役夫,工地上的人數有七八萬之多。

朱襄在得知李冰已經開啟工程後,立刻帶著學宮學子和嬴小政去學習。

他還把自家小學一年級的外甥貢獻出來,為李冰打算盤,帶著學宮學子為李冰管理核對每日耗費錢糧。

嬴小政覺得自家舅父又在憋著什麽壞主意,但就是不和他說,非要他自己發現。

他也憋著勁不問舅父,自己去努力琢磨。

李冰也發現了朱襄在謀劃些什麽,不是單純來幫自己,拉著朱襄偷偷詢問。

朱襄沒有向李冰賣關子,他問道:“李冰,你覺得這些刑徒慘嗎?”

李冰道:“你是想讓政兒憐惜刑徒,減少刑罰?”

朱襄苦笑著搖頭:“刑徒比起平民過得好多了。”

李冰愕然:“什麽?”

朱襄道:“很驚訝?你想想刑徒和平民的待遇,想想他們每日的吃穿。”

李冰思索,眉頭漸漸緊皺。

朱襄背著手,看向火光點點、已經初具城鎮規模的工匠駐地:“刑徒無論是耕種還是服徭役,都有官府定時發放口糧和衣服。他們中若有人有一技之長,還會被推舉為吏。甚至直接在貴人身邊伺候。”

“農人服徭役需要自備路費,自備口糧和衣物。路費何其貴,你也知道。我們入蜀時,單人的車馬費用,差不多就是一個郡守三個月不吃不喝的俸祿。我們是公費出遊,才不覺得貴。”

“以農人的家產,根本不足以支撐他們在服徭役的時間自備路費、口糧、衣物。這時候他們就需要向官府借貸。呵,官府借貸的利率你也知道。”

朱襄閉上眼,眼前火光消失,視野陷入一片黑暗。

“官府每一次征發徭役,就是發高利貸的時候。待徭役後,多少農人債務壓身,又有多少農人賣掉田地和家人、己身?”

“而普通平民是沒有機會伺候貴人,被推舉當官吏。即便他們有服兵役立功的晉升渠道,但這個渠道有多艱難,不需多言。”

朱襄緩緩睜開眼睛,眼前再次火光點點。

“我看,秦國完全沒有把平民當秦人,倒是那些刑徒,才是真正的秦國平民。現在秦國還如此安穩,不過是因為七國紛爭,有一處沒有戰亂的地方,平民就能忍受一切痛苦剝削。”

“但天下統一後呢?”

朱襄揮了揮衣袖,譏笑道:“他們不把秦人當秦人,統一之後,秦國的敵人就不是六國,而是秦人。”

李冰沉默了許久,然後一屁股坐在山丘上,看著遠方的火光道:“為什麽不直接告訴政兒?”

朱襄與李冰並肩坐下,道:“政兒是真正的君王,別人直接灌輸的勸誡他不會聽,他只會聽從自己思考出來的事。”

李冰苦笑:“你養外甥可真費心。”

朱襄道:“我養的是統一天下的君王,當然要費心些。不過政兒……”

“停停停,我知道你又要誇你家政兒有多乖巧多聰明多體貼。”李冰捂住耳朵道,“別誇了,耳朵都聽出繭子了。”

朱襄道:“你如果嫉妒,你也可以誇你家二郎。”

李冰:“……滾。”朱襄剛正經了一會兒,現在又不正經了。

兩人安靜地看了一會兒火光和夜色,待感覺夜氣入體,有些涼了的時候,才起身往山下走。

“我想給平民也發放衣物和口糧。”

“你直接發放,肯定會被人彈劾。他們會說刑徒是沒有田地來源收入,所以才發口糧和衣物。而農人有,所以農人該自備。”

“我會想辦法。即便不能發與刑徒同等的口糧和衣物,稍稍補貼一些也能減輕他們的負擔。”

“也對,做了比不做好。我想想……或許可以用各種獎勵和補貼來巧立名目。”

“朱襄,你現在說話的用詞就像是一個貪官汙吏。”

“是的,沒錯,我就是秦國歷史上最大的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