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油炸南瓜餅(第4/6頁)

朱襄道:“你說得好有道理。我決定,以後它就叫秦琴了。”

李牧道:“還不如叫長平琴,你是長平君,‘長平’也有個好寓意。”

朱襄道:“似乎不錯。”

嬴小政拍打著朱襄的手臂:“我要學。”

“好。”朱襄揉了揉嬴小政的腦袋,露出了不懷好意的笑容。

他一定要把政兒拉二胡的事畫成畫,裝進墓裏,流傳後世。

從此以後,世上有無數張秦始皇拉二胡圖,哈哈哈哈哈。

朱襄想到後世秦始皇的迷弟迷妹們看到秦始皇拉二胡圖的地鐵老人臉,就想仰天大笑。

嬴小政不知道舅父正在為破壞他的英武形象而滿腹壞水,他又打了個幾個哈欠,把臉埋在朱襄懷裏:“困了。”

“睡吧。”朱襄用毯子把嬴小政裹住。

他抱著熟睡的嬴小政,和放輕了聲音的友人繼續聊天。

聊月亮,聊收成,聊蜀郡,聊天下大勢。

……

南瓜豐收後,李牧用南瓜替換了軍中囤積的粟米,把陳舊或者黴爛的粟米都送給了李冰,讓李冰可以用這些粟米救助更多的難民。

冬季,就算是溫度較高的蜀郡也草木枯黃,難以找到果腹的食物。難民不想餓死,就會沖擊城鎮,形成匪患。

因連續兩年洪災,且還要支援秦國戰爭,蜀郡官倉裏沒有多少糧食,但軍倉裏有很多。

南瓜味道好,又難以儲存運輸,李牧就用南瓜充當冬季的軍糧,把陳舊黴爛的粟米換出來。這樣就算是他私自處理軍糧,也不算違背律令。

有了這些糧食,李冰接受朱襄的建議,以工代賑,讓難民們做一些挖渠道等水利工程前期準備工作。

有了事做,匪患少了許多。

但只是一點果腹的糧食,卻要做沉重的徭役,很多體弱的難民都沒有扛過這個冬季。

這就是封建時代以工代賑的弊端。如果糧食沒有足夠的油鹽,那麽以工代賑其實是難民的催命符。

不過在這個時代,秦軍強大,難民不接受以工代賑而去入山為匪徒的話,活下去的概率更低。兩害相權取其輕,所以李冰的以工代賑算是很成功了。

朱襄本來有心提高難民的夥食,但他經過走訪之後,黯然打消了這個主意。

以現在的生產力水平,他沒有辦法給難民提供足夠的食物。即便有,他這麽做可能會引起更大的動蕩騷亂。

因為在這個時代,即便是普通士人可能都每日吃不飽肚子。他讓難民吃飽肚子,可能會造成更多的人騷亂,引發更大的沖突,造成更多的死亡。

在以工代賑上沒有更好辦法的朱襄,將自己全部精力用於冬水稻和冬小麥種植上。

古時候南方一年兩熟,一般是稻麥輪種或者稻豆輪種,在南宋時才逐漸有兩季稻出現。

藺贄雖然是個運氣很差的人,四心才給了水稻種子,但他給的水稻種子可以選擇是哪個季節種植品種。即便不能直接選取品種,也算不錯了。

而李冰給的種子是夏季稻,明年才能種。

抽取的種子不會說明品種,朱襄只能根據自己的知識來猜測。不過他從系統那裏抽取的種子,收獲時第二年再次種植,退化程度很低,他猜測可能系統種子經過了一定優化,雖然產量上降低了一些,但是在性狀上更穩定,不會像現代種子那樣第二年就會大量減產。

當然,朱襄也將種子培育的簡單方法教給了農家人和墨家人,讓他們每年都人工授粉,培育新的種子,優選品相更穩定的種子。

農家和墨家都曾經輝煌一時,儒家中有許多弟子都投靠這兩個學派。

農家代表農人的利益,墨家代表小手工業者的利益,他們都是最底層的民眾,所以也最能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鳴。

可惜,他們和許多學派一樣,只有政治理想,沒有一步一步實現政治理想的具體措施。

打個比方,儒家的政治理想,即口號是“大同”。而儒家在“大同”的路上,還有如“統一”“義兵”等適合現在時代的具體政治措施。他們在禮儀、學問等方面,也對當世貴族有用。

但農家和墨家不是。

農家希望不收農人的稅,希望天下人不分貴賤都去耕種,希望禁止自由交易讓農人不在交易中吃虧;墨家是兼愛、非攻,也有希望天下人完全平等的一面。

這些理想,在當世都是不可能實現的。甚至放在後世,都是十分理想化,不符合現實發展規律。

理想就是口號,再假大空都沒問題。後世帝王多采用的儒家和法家的政治理想也差不多一樣假大空。

但農家和墨家之喊出了口號,沒有找到一條適合當代的路,去讓他們繼續當一個政治團體。

農家幾乎放棄了自己的思想,接受了現實;墨家分裂成三派,秦墨注重技術,楚墨變成了遊俠,齊墨只知道辯論,而三派之間曾經互相攻訐,內戰不休,墨家的钜子令已經無法命令所有墨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