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野菜汁涼面(第2/6頁)

荀子皺緊眉頭思索了許久,長嘆了一聲。

他以為朱襄只是單純地不懂如何與君王相處,現在看來,朱襄很聰明,成長了許多。

只是這樣的成長,藺相如恐怕不會太願意看到。父輩總是期待子孫的成長,又心疼子孫的成長。

“去做你的涼面,我也去看看政兒。”荀子道,“不要做太涼的食物。”

老秦王年紀大,若吃壞肚子就不好了。

“荀子放心。”朱襄已經把熱茶準備好了,涼面配熱茶,肯定不會傷腸胃。

秦國關東平原上也種植了部分小麥。在朱襄遞上文書請求秦王吃飯給錢後,秦王讓人送來許多進貢的食材,蜀地和楚地的稻米和關東的小麥都在其列。

朱襄帶來的小麥還沒收獲,此刻秦國的稻米和小麥即便磨成了面粉,篩了許多次,口感仍舊不太好。

朱襄在其中加入了土豆澱粉,做成了後世人吃一口會將外賣商家拉黑,但此時人贊不絕口的混合面條。

從山上采來野菜後,朱襄將野菜榨汁,做成了綠色的健康面條。他用涼白開和硝石做成冰水,將煮熟的面條放進冰水裏。待面條變得筋道之後,朱襄取來芝麻油,將面條細心地揉搓。

“舅父!好香!”

朱襄回頭,嬴小政就像是一只被帶著遛的小胖狗狗一樣,拉著秦王的手往前跑,秦王好像被他拖著跑似的。

每當看到這一幕,朱襄就要感慨,自家外甥的膽子比自己大多了。他雖然竭力給秦王展現出無知平民對待長輩的一面,而政兒是真的敢在秦王面前當熊孩子啊。

“去去去,就算君上來了,你也不該逃課。”朱襄揮著手把嬴小政趕走,“別湊上來,弄臟了面條。”

“才不會弄臟。”嬴小政伸長脖子看著盆裏,“曾大父讓我提前下課,怎麽能叫逃課?”

“君上啊,”朱襄無奈,“不要打擾政兒上課好不好?”

秦王根本不理睬朱襄,他慢悠悠走過來:“你什麽時候從冰窖裏取的冰?”

他給了朱襄用他冰窖的權力,但朱襄從未來他冰窖中取過冰。聽蒙武說,朱襄家不缺冰,他一直很好奇,想要觀察朱襄從哪裏拿的冰,現在都沒找到原因。

今日又見到了,他就懶得再等暗衛查,直接問了。

“硝石制冰,一種物質轉化的小技巧,和柴火燃燒一樣的道理。”朱襄就等著秦王問這個,哪知道秦王直到現在才好奇,“君上感興趣,我等會兒給君上表演戲法。”

秦王好奇:“何為戲法?”

朱襄道:“就是憑空變出火焰、冰塊之類,看上去很神奇,但知道了原理,就很平常的表演。”

嬴小政臉皮抽搐了一下。

即便他不是第一次見到朱襄變戲法,心裏也有些繃不住。

秦王頷首:“好,我等著看你變戲法。你這涼面還沒好?”

“好了好了,只需要調味了。”朱襄給秦王介紹自己的調料。

涼面最重要的兩種調料,自然是醋和醬油。

醋此刻已經有了,但醋的釀造工藝是和酒的釀造工藝同步提升,而現在連釀烈酒的技術都還在摸索中,醋的釀造技術自然也不太好。

魏晉南北朝時醋都是稀罕品,在此刻的秦國自然也是稀罕品。秦王就喜歡把醋倒進小米粥裏吃。

朱襄見到了秦王如此的吃法後,不由感慨,秦王從老陜人的祖宗變成山西人的祖宗了。

看看這一手醋泡飯的絕活,說不是山西人的祖宗,別人都不信。

後世釀醋和釀酒的技術已經分開,釀醋更容易,醋也更美味。

朱襄作為農學教授和農科院的一員,自然知道如何釀醋。畢竟,農學院和農科院都是會對外售賣手工農產品補貼家用的。

經過了一段時間摸索,朱襄已經把比現在味道濃烈許多的香醋釀造了出來,準備送給秦王當禮物。現在正好讓秦王嘗嘗味道,看喜不喜歡。

“除了醋,我還釀造了醬油。醬油的釀造方法和豆醬差不多。”朱襄道,“君上若喜歡,我一並將方子寫給君上。”

先秦時代的調味品主要以各種醬料為主,醬油的前身就是豆醬,又叫清醬。

貴族吃的醬料都是各種魚肉、瘦肉、禽肉做成。當一些貴族淪為平民後,一直在尋找各種肉醬的替代品。他們發現,豆醬的味道和肉醬極其相似,就發明了“清醬”。之後豆醬不斷發展,變成了醬油、豆瓣醬、豆豉等各種後世常見的醬料。

朱襄的到來,縮短了這個過程。

“用大豆做成美味的醬料,平民也能食用。”朱襄樂呵呵道。

秦王面色古怪:“你不僅想讓庶民不餓死,還想讓庶民吃到美味的食物?”

朱襄一邊制作調味料,一邊道:“按照常理,應該是先不餓死,然後吃飽,再計較營養和口味。但為什麽一定非要按照這個常理來?就算一天只能吃一頓勉強不餓死的飯,如果這頓飯能稍稍美味一些,生活也會稍稍有些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