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瓦罐煨豬肉(第3/4頁)

不過只有不缺肉吃的人,才會認為土豆好吃。

秦王正好是這樣的人。

他誇贊道:“宮中大廚會在煨肉中放粟條,這土豆比粟條更美味。”

秦王所說的粟條,是將小米用石磨碾碎,做成類似後世面條一樣的食物,吃法和面條差不多。

朱襄道:“做法差不多。不過我用煎出的豬油調味,也是關鍵之一。我給政兒留了一本很厚的食譜,等政兒回到秦國後,秦王讓政兒把食譜給宮裏的大廚,每日都能吃到新穎的食物。”

秦王笑著搖搖頭:“你還真是見縫插針,不放過任何請求我接回政兒的機會。好,我知曉了。”

朱襄笑著作揖:“謝謝秦王,秦王是大好人。”

見朱襄又胡言亂語,秦王又給了他腦袋狠狠一下,然後把整個瓦罐端到自己面前,給白起分了幾塊肉,幾個幹菇,一小勺土豆;司馬靳和王龁都只分得了肉和幹菇。

朱襄很想說,分量很足,秦王別這麽小氣。

被白起借著桌面掩飾踩了一腳,朱襄乖乖閉嘴。

秦王一邊吃肉,一邊又問起桌椅的事。

他年紀大了,跪坐久了腿腳難受,這桌椅正好適合他。

當聽說是“胡椅胡凳”時,秦王眉頭一皺,道:“我怎麽沒在胡人那裏見過?它們以後是秦椅秦凳!”

朱襄:“……是。”如果他說,按照出現時間和地點也該叫趙椅趙凳,秦王會不會讓武安君把自己揍一頓後才放回邯鄲?算了,還是別作死了。

在秦王大口吃肉,大口吃土豆,覺得幹菇口感不好全往白起碗裏丟時,慶典的節目表演終於開始了。

各國宮廷禮樂離不開編鐘。鄉野之間的慶典沒有編鐘,只有笛子、鐵做的瓶子、瓦罐,甚至用石頭和木頭互相敲擊。

白起還真的找來了瑟,秦兵不知道從哪翻出了箏,再加上朱襄的胡琴,弦樂也勉強齊了。

朱襄上台拉胡琴的時候,沒想到司馬靳居然上台彈奏秦箏,還拉來了王龁擊缶。王龁雖然滿臉屈辱,但居然真的上台了。

趙軍的幾個殘存的將領拿著鼓、笛子、琴和瑟,也上台一同演奏。

秦王看得哈哈大笑;白起看得面無血色;趙兵和秦兵看得瞠目結舌,特別是趙兵,有幾個人差點嚇得尿了褲子,被人嫌棄地趕走。

朱襄也覺得這一幕挺地獄笑話。

不知道太史公這次是以什麽身份出現,還會不會繼續成為太史公。如果他還是太史公,記錄下這一幕的時候,不知道是用諷刺還是用誇贊的筆調?

朱襄下台時,忍不住問道:“你們二人在想什麽?!”

司馬靳高興道:“湊個熱鬧!”

王龁哭喪著臉:“君……將軍要看熱鬧。”

朱襄:“……”是君上,不是將軍吧?武安君風評被害。

幾個趙將聳聳肩,什麽都不想說。秦將都上台表演了,他們有什麽不能表演的。

朱襄回到主席台,看著拍桌大笑的老秦王和已經完全面癱的武安君,嘴角微抽。

算了,是秦王能幹出來的事。

老秦人視中原禮儀為無物,但很重上下尊卑。可秦王就是最上面的“尊”,再加上一個想湊熱鬧的司馬靳,王龁就可憐被牽連了。

將領們用自己的節目拉開了慶典的序幕,兵卒們也都紛紛上台了。

他們有的舞劍(用木頭劍代替真劍),有的唱歌,有的表演樂器,有的表演家鄉的舞蹈和才藝……沒有彩排,舞台上意外百出,跑調的、摔倒的、還有把劍砸同伴頭上的,看得朱襄直扶額。

老秦王今晚上變成了哈哈怪,每當看到有人出醜就笑個不停,和看滑稽戲似的。

台下其他人也差不多,台上台下笑鬧成一團,對著台上指指點點,出口成臟。

台上的人被罵了也不生氣,一定會磕磕絆絆把才藝表演完,還要裝模作樣求喝彩。

老秦王笑得都快背過氣了,朱襄尊老愛幼,不住地為老秦王拍背順氣。

老秦王喝下白起端來的溫水,笑道:“有意思,真有意思,沒想到還能這麽有意思!”

白起無語。

他沒想到,戰俘們還真的能開心地玩起來,連秦兵都加入了。

哦,連司馬靳和王龁都加入了。還好君上沒有太過分,讓自己也去。

朱襄將視線投向沿著河岸搭建的長長慶典場地中。

灶火點燃,秦兵和趙兵已經烤起了土豆,一邊吃著烤土豆一邊對著台上表演的人或喝彩或嘲笑。

火光映照出他們每個人臉上的表情,好像他們的笑容與火光一樣,都在閃閃發光。

朱襄的心漸漸平靜。

秦王和白起看向突然停止了動作的朱襄。他們看到了朱襄臉上滿足的微笑,和他那一雙一直很靈動,現在卻平靜無波的眼眸。

平靜無波,並非心如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