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姜絲炒肉絲(第4/6頁)

這就是楚墨漸漸朝著秦墨靠攏的緣由。

後續之事暫且不提,楚墨明知道陽城君有罪,但仍舊為了守住承諾而甘願殉城赴死,以明墨家之義。荀子點出這一點,告訴相和,想要將朱襄勸離趙國是不可能的。

“難道就眼睜睜看著朱襄公困在趙國?”相和嘆氣。

荀子道:“有機會,機會就在政兒身上。若公子子楚被立為太子,趙國肯定會送這一位趙人所生的質子回秦國爭奪皇位。那時朱襄作為養育政兒之人,肯定會和朱襄一同回秦國。你所說的能任用朱襄的雄主,就是指秦王吧?”

相和點頭:“秦王確實是雄主。我觀天下有一統之勢的國家,僅有秦國。”

荀子嘆氣:“但秦國重利益輕仁義,由秦一統天下,對天下人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相和道:“朱襄公和政兒或許能改變秦。”

荀子道:“你倒是對他很有信心。不過我也希望如此。”

相和道:“我們墨家會繼續留在朱襄公身邊,希望儒家也能幫助朱襄公。”

荀子點頭:“當然。我的弟子已經入趙,成為趙國宗室的門客。他們會在適當的時候為朱襄進言。”

相和拱手作揖。

荀子拱手回禮。

儒家和墨家此時的領頭者達成默契,暫時站在了同一戰線。

此時荀子和相和都認為,朱襄離開趙國的時間還很早,趙國的局勢還很穩定。

事情總是在所有人以為風平浪靜的時候急轉直下。

今年年初,秦國攻占野王後短暫休整了半年,繼續朝著上黨進軍,攻占了韓國的緱氏和綸氏。

韓王派人向秦王請罪,願意獻出上黨郡,請求秦王退兵。

秦王同意,以為此次戰略目標已經達成。

與此同時,上黨郡郡守馮亭不願意降秦,派人前往趙國遊說,想要將上黨郡獻給趙國,借趙國的力量抵抗秦國的軍隊。

趙王十分歡喜,立刻召集群臣商議此事。

趙太祖原本離王位很遠,因太子悝死於瘟疫,才被立為太子,繼位成了趙王。

趙惠文王和朝中大臣都對這位弱冠繼位的趙王不放心,讓趙威後聽政。趙王繼位後第一年逼退秦國進犯的功勞,也落在了趙威後的頭上。趙王心裏一直憋著一口氣。

現在上黨郡守馮亭主動獻出上黨十七城,趙王高興得飄飄然了。

有人主動帶城來投,這不證明自己雄主的聲望遠揚嗎?

而且上黨十七城,就算是自己的父親和祖父,打下這麽多領土也非常困難。自己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得到上黨十七城,這豈不是證明自己逼父親和祖父還要厲害?

趙王越想越興奮,恨不得立刻就答應下來。

但他雖然能力不成,謹慎還是有的。秦國強勢,趙王對這個從他祖父時就與趙國為敵的老秦王有些發憷,所以他還是挨個詢問大臣的意見。

令趙王沒想到的是,一向謹慎的藺相如反對他接受上黨郡守獻城就罷了,誰都知道,藺相如年紀大了之後,不復以前直面秦王的勇敢。他的叔叔平陽君趙豹,一向唯國相平原君趙勝是從,此次居然堅持站到了平原君趙勝的對立面,阻止他接受獻城。

趙豹聲淚俱下:“君上!秦國打了好幾年,眼見著就能得到上黨。我們趙國什麽都沒做,卻想白白得到上黨。聖人說過,無緣無故的利益就是巨大的禍害!這是韓人嫁禍趙國,絕對不能接受啊!”

趙王十分不滿:“這怎麽能說無緣無故?上黨郡守和平民厭惡秦的暴政,向往寡人的德政,這才願意投奔寡人!”

趙豹還想再勸,趙王讓人請他離開,不再聽趙豹說話,接受了平原君趙勝的建議。

平原君趙勝的建議是,整整十七城,不拿白不拿,白送的東西不拿是傻子。

趙王說,平原君叔叔說得對。

於是,趙王派平原君趙勝前往上黨接收馮亭的投獻,派人占了上黨郡。

已經接受韓國獻城,以為可以得到上黨郡後暫時休整的老秦王得知了此事,氣得手中的酒杯都砸了。

趙王,你是不是有病?!寡人和你勢不兩立!

朱襄得知此事的時候,腦袋“嗡”的一聲,半晌沒緩過神。

他及時對先秦時候的歷史脈絡再不了解,當聽到廉頗屯兵長平時,也知道長平之戰快要打響了。

平原君趙勝雖然目光短淺,利令智昏,但看人眼光比趙王好了不少。他清楚接收上黨郡秦國絕對不會善罷甘休,於是推舉廉頗前往守城。

廉頗披甲上陣,臨走前還來朱襄家嚇唬嬴小政,說要把嬴小政的母國秦國打得落花流水,讓嬴小政哭鼻子。

嬴小政沒哭鼻子。他在心裏把廉頗再次狠狠記上一筆。

藺相如在趙國接受上黨郡守獻城之後大病了一場。廉頗出征時,他仍舊在朱襄的攙扶下出城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