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華國高鐵軸承之疼(第3/4頁)

至今,很多軸承產品和技術仍被許多軍事大國列入技術封鎖的範疇。

我國雖已是世界軸承生產大國,但還不是世界軸承生產強國,我國軸承行業的產業結構、研發能力、技術水平、產品質量、效率效益都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

想要發展高參數、高精密度和高可靠性的軸承,就必須優先發展軸承鋼冶煉技術、提高軸承鋼品質。

我說到這裏,有不少媒體朋友迷糊了,我說這個跟今天的媒體發布會有什麽意義呢?

不會又是宣傳星海集團的軸承產品吧?”

沐陽停頓了下,現場不少人陷入了思考。

“當然不是宣傳產品,今天的話題就是軸承,而且是高端軸承。”沐陽自問自答,“為了解決國產高端軸承的技術問題,星海集團向國產鋼廠開放軸承鋼制造技術和軸承技術。

當然,不是免費開放,但跟免費開放的區別不大,技術授權價格非常低。

估計現場不少媒體朋友問,星海集團的軸承鋼制造技術和軸承技術很強嗎?

一直以為,我也沒有為自己公司的產品做什麽宣傳,都是依靠強悍的質量獲得市場份額,從而獲得良好的口碑。

現在,我可以這麽說,星海集團,只熱衷於制造世界頂尖技術,如果哪天星海集團生產制造世界二流產品,就說明星海集團已經落寞了。

軸承品種非常多,星海集團在軸承方面,專注汽車高端軸承和高鐵高端軸承,在這個領域,不懼怕競爭,各方面性能超越同行同領域同品種高端軸承。

當然,擁有頂尖的技術和工藝,並不代表就能生產出好的產品,我相信在位的都明白這個道理,別到時候說,采用我們的技術和工藝,卻生產不出好的軸承鋼和軸承,就怪我們。”

沐陽這麽說,其實跟承認星海集團的軸承是世界第一沒啥區別。

在以前,他沒有這麽高調,那是沒有資格,說了估計被同行嘲笑。

如今這麽說,的確有這個資格。

估計他這麽一說,就相當於公開挑戰了,競爭對手就要跳出來了。

但有時候,特別是針對國際巨頭競爭時,就不能低調,就要敢於競爭。

就算沐陽不說,難道競爭對手就不跳出來了嘛,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幹就是了!

實力會吊打一切質疑。

“哇,這麽牛比!”

場下有不少人驚呼起來,感覺有戲看了。

一位女記者問道:“沐先生,這個技術授權價格能有多低?”

沐陽朗聲回道:“這位記者朋友問到關鍵點來了。

我們只是象征性地收取費用,保證專利方的權益。

如果說,正常頂尖技術授權費用占到產品出廠價的3%—5%,甚至更高,那我們的廉價,就只有0.3%。

如果,不經星海集團授權而進行生產銷售,我想我們的法務部很樂意看到這類事發生,他們最怕閑了。”

產值一個億,就只收30萬元的技術授權費,對於頂尖技術來說,算得上非常廉價了。畢竟除了這個技術授權費,再也沒有什麽技術授權費了。

國內軸承廠的利潤率本來就不高,在傳統行業,能有10%凈利潤老板就笑醒了,高端軸承會高一些,但如果再收取超過3%的技術授權費,相當於為星海集團打工了。

如果是壟斷產品,沒有什麽競爭對手,那這個技術授權費就恐怖了。

說到底,這個技術授權費,就看被授權方獲得技術授權後能夠從中賺到多少利潤。

又一名記者問道:“沐先生,這個技術不低價向海外廠家授權,那國內的外資企業,是否擁有國內廠家相同的優惠呢?”

“星海集團不向海外廠家及外資企業授權相關技術,我們沒有義務提供這樣的優惠。我這裏所說的外資企業,只要外資占股達到20%以上,都不具備優惠條件,我們也不進行授權。而且,外資占股每增加1%股份,技術授權費用就增加0.1%。”沐陽說道,他不可能讓外資企業占便宜。

他的目的是發展國內制造行業,而不是扶持外資企業。

也許,外資占股50%才算得上外資企業,但在沐陽的眼裏,外資占股達到20%,已經很大了,就相當於國內企業賺的大部分錢給老外了。

沐陽的話剛說完,不少媒體記者鼓掌起來了,這很明顯偏向國內企業。

也只有星海集團這麽牛比的企業,才能這麽說。

別說愛要不要,融合星海集團的軸承鋼和軸承技術,用來制造中低端軸承,說不定軸承性能和質量能夠提升一大截。

當然,首先得有好的軸承鋼,星海集團會與願意合作的鋼廠簽訂合作協議。

“沐先生,星海集團低價授權軸承技術,是不是意味著星海集團放棄軸承這個行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