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給別人一條活路(第3/3頁)

不僅是張蕭峰,周晨也明白,其它項目組的經理和專家都明白。

這很無奈,董事長太厲害了,才顯得他們低能。

但是,這個太依賴董事長的問題必須解決。

最近一年,各項目組都憋著一口氣,靠他們自己終於有點出色,但遠遠還不夠。

如果某一天,他們覺得自己能夠發明創造出新的世界第一,才算是不依賴董事長。

但世界第一,哪裏有那麽容易做出來。

不容易做,也得做,他們有這個信念,在思想觀念上,他們已經改變了,眼光看得更遠了:我們要做世界第一!

“張總,你這個方案可以的,我沒什麽異義。”

一個是人才培養方案和人才梯隊和提升方案。

就以新招的1503名畢業生,這數量都比目前的研發人員總數都多。

本科生三個月轉正,碩士和博士一個月轉正。

如何安排他們的工作,如何用好他們,發揮他們的特長,是張蕭峰一直以來研究的問題。

這些碩士生和博士生,不少人已經有過獨立研發的經驗。

公司的幾個項目組也塞不進那麽多畢業生,重新開項目組是必然的。

張蕭峰把研發項目分為公司立項+自由立項。

具備自由立項的新員工僅限於碩士和博士,不願意加入老項目組或公司自擬項目的,那就必須立項。

畢業生提出立項方案後,公司專家組評審,評審通過後給予研發資金。

如果有異議,可以再向公司提出,進行二次評審。

如果沒有能力,那只能服從命令安排;

如果覺得自己自命不凡,那公司給他們一次表現的機會。

也只有一次機會,如果沒通過立項審批,又不服從安排,可以再協調,但最終沒法協調,那只能辭退,說明不適合在星海集團工作。

這段時間,新員工要進行公司各方面的培訓,包括生產安全、禮儀、公司規章制度、技術保密、ERP使用、公司產品了解等,所有新員工都必須參加,這類通用培訓完之後,根據每個人的專業不同,還有專業技能培訓和企業規範。

比如機械專業的新員工,就要熟悉公司版本的CAD和三維軟件,這部分培訓老師由精通公司版本軟件的工程師進行講解;

除此之外,他們也要熟悉機器人操作和簡單編程。因為大多機械類專業的學校不具備這些機器人,就算是有,可能機器人品牌都不一樣,而且公司編制的機器人規範都不一樣。

在這段時間裏,這些新員工就像一塊幹燥的海綿一樣,瘋狂地吸收新知識。

培訓學習也很枯燥,人事部也會舉行一些娛樂活動。通過團隊娛樂活動,大家能很快地相互認識。

這1503名畢業生中,其中研發人員大概有一千三百人,其余畢業生是非研發人員,將補充到法務部、人事部、生產管理、銷售部等部分,還有一部分將補充到準備建立的海外公司。

老項目組也缺人,每個項目組將補充兩倍人數,以老帶新,專家帶博士,高級工帶碩士,中級工程師帶本科畢業生的模式。

幾個項目組,可以消化三百名畢業生,剩余一千名畢業生,將進入新項目組和自由項目組。

公司鼓勵研發人員自由成立自由項目,成功的話,將獲得更多的年終分紅,如果失敗,年終分紅肯定比老項目組拿得少,但不會少太多。

公司新立項項目方面,沐陽劃分為工業機器人、傳感器、新能源、三D打印、高溫塗層、高強度鋼、先進機械軟件等七大項目。

沐陽稱之為“117計劃”,即2011年7月份制定的七大項目。

哪怕是自由項目組,也要盡量與公司的老項目和七大項目擦邊。

總不能搞一個服裝項目組吧,那肯定不行,公司盡量避開民生行業,重點發展國家薄弱技術。

117計劃,每個項目計劃投入不低於兩億元研發資金。

就比如高溫塗層項目,應用廣泛,在制造業中可以用於汽車制動系統零件、發動機零件、半導體工具、高溫傳感器探頭;在航空中應用就更加廣泛了。

這塗層可以是陶瓷、玻璃、金屬等塗層材料,也可以作為陶瓷、玻璃、金屬等粘合劑,並不僅限於金屬塗層。

細分項非常多,需要的研發人員非常多。

大部分新項目,沐陽只制定大方向,不打算插手細項,就打算給他們自主研發,讓他們犯錯,讓他們自由成長。

只有一些緊急項目,實在不是靠目前的研發能力發明創造,沐陽才會開掛,不影響公司研發人員鍛煉成長。

沐陽把張蕭峰的方案簽字“同意”,這就意味著張蕭峰的人才培養方案將要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