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朱元璋:這妖怪居然是我自己?

古青青繼續說:【父母和兄長接連餓死之後,嫂子帶著孩子乞討去了。

朱元璋也跟二哥分離,各自外出尋找活路。這個家終究還是散了。

在古代,和尚是著名的肥差,元朝還非常尊佛。和尚種田往往不用交租金和雜稅,所以出現了很多富比王侯的和尚地主。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厲害的和尚還能入朝當官。

江淮地區大旱,平民百姓都餓得吃不起飯了,但寺廟還有一口飯吃。

朱元璋發現了這個財富密碼,於是來到了皇覺寺,當和尚。給寺裏的和尚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做各種雜活。雖然常常被欺負,但起碼有口飯吃。

這個寺廟有不少書籍,幾乎沒怎麽讀書的朱元璋像老鼠進了米缸,趁著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努力讀書認字。】

【可外面的災情還在繼續,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了寺廟這個財富密碼,都想來混口飯吃。於是皇覺寺的災民越來越多。

住持於是說:"廟小, 莊稼顆粒無收, 沒飯吃了, 你們下山化緣去吧!" 寺廟裏的僧侶都被趕去化緣。

說是化緣,懂的都懂,就是討飯。】

天幕中出現新的畫面。朱元璋的演員提著簡陋的包裹,手上拿著化緣用的碗。

聽說南邊和西邊天災少,莊稼有收成,他於是往南到了合肥一帶,往西又到了河南。

這一路上,他顛沛流離,跋山涉水。哪家的煙囪冒煙了,他就趕過去,說幾句佛號,討一點東西。

有時是幾文錢,有時是一碗飯,有時是一個白眼和一通臭罵。

朱元璋又住不起旅館,只能風餐露宿,晚上就睡在野地裏,以地為床,以天為被。

他枕著自己的胳膊,望著滿天星河。

他淪落到了乞討的地步,方才知道以前和平的生活有多珍貴。以前雖然貧窮,但是不用乞討,家人也還平安。

烽煙四起,災禍不斷,這天下什麽時候才能安定下來?

【他後來回憶這段流浪的日子,寫下了:"

突朝煙而急進,暮投古寺以趨蹌。仰穹崖崔嵬而倚碧,聽猿啼夜月而淒涼。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志落魄而泱佯。西風鶴唳,俄淅瀝以飛霜。

本本事故事都白如落深圳而

導如逢逐風而不止,心滾滾乎沸湯。

很多文人眼中閃過驚艷之色。

他們看了前面的視頻,對朱元璋的印象是農家小子,沒讀過幾本書。可是朱元璋沒有放過讀書的機會,寫的東西有模有樣。

《商君書》有言: 飛蓬遇飄風而行幹裏,乘風之勢也’,用來形容遊子再合適不過。而且又是猿啼,又是夜月,有點《蜀道難》的味道了。

如果天幕不說這個人是皇帝,他們還以為是專業詩人寫的。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文人關注技巧,普通人關注情感。

漢高祖劉邦拿著酒樽的手微微一頓,一時間有些動容,反復琢磨著那一句:"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

他想象了這個場景,渾身打了個冷戰。

他的父母沒有餓死,而且挺長壽,後來還被項羽抓到。於是劉邦說出了那一句千古名言:"分我一杯羹!”

但劉邦也不是真想父親死,當時只是權宜之計。他當了皇帝之後,還讓父親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太上皇。劉太公享了好幾年福才嗝屁。

劉邦嘆息道: "朕以為自己夠苦了,沒想到……唉,他所求的,不過是父母安在!"

連草根皇帝劉邦都覺得朱元璋不容易,更不用說秦始皇了。

秦始皇: "果真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他雖然有父母,跟沒父母,沒有什麽兩樣,跟朱元璋一樣孤獨。而且年幼也飽受欺淩。

所以他望著朱元璋,不免有些惺相惜之感。

視頻中,朱元璋的扮演者長得很周正,眼睛炯炯有神。

和尚故意為難他,把飯倒在地上讓他吃,朱元璋吃了。外出化緣的時候,他也唾面自幹。

天幕下,朱元璋的二十幾個兒子們神色各異。

他們出生的時候,朱元璋早就發達了,雖然朱元璋常常說起從前的事情,但他們沒有實感。

而且他們聽多了也覺得很煩,用得看一遍又一遍地說嗎?他們耳朵都要起繭了。父皇真嘮叨!

如今,他們看著視頻,總覺得不真實。

寧王朱權說道:“父皇,這戲子演得也太誇張了,好像一點兒骨氣都沒有。這不是在抹黑你嗎?”

朱元璋——腳踹了過去:"你會給說話好聽的乞丐吃飯,還是有骨氣的乞丐吃飯?到了要餓死的時候,骨氣值幾兩錢?你們是吃飽了,飄了!"

朱權尷尬: "我就是怕百姓看到,影響您的形象,沒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