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乾隆大清章總

清朝文人趙翼聽到天幕的話,若有所思,看著手頭的筆記。他怎麽感覺天幕提到的那個爆料乾隆八卦的官員是自己呢?

他曾經在軍機處當過官,也寫了本筆記,裏面有乾隆皇帝的趣事,各種信息都對得上。

他心思一轉,趕緊把筆記藏起來,然後給家裏供奉的神像上了三炷香,嘴裏念念有詞:"多謝天幕老爺沒有說我的名字。”

趙翼曾經多次見過乾隆,打過很多次交道,曉得他的性格。

乾隆剛上位的時候學習康熙還算寬仁,中期更像雍正,行事作風非常嚴厲。

現在天幕如此取笑乾隆,可想而知乾隆有多生氣,誰撞上去都沒有好果子吃。

要是乾隆知道是趙翼爆料,說不定連他的頭都要砍。

趙翼上完香之後,心中的大石落下。

這時,他的妻子和兒女們都鬼鬼祟祟地走了進來,像發現什麽大新聞一樣。

“皇上寫詩真的是這樣?皇上真的這麽自戀嗎?”

俗話說皇權不下鄉,有的山溝溝裏的百姓連皇上是誰都不知道,可天幕的波及範圍太大,所有人都被迫認識了乾隆。

#乾隆爺的四萬首詩#一下子成了整個大清最熱門的話題。

他們在明面上不敢妄議皇上,私下裏可一點都不收斂。

乾隆面色陰沉。

說句大不敬的,乾隆其實並不覺得爺爺和父親寫的有多好。

因為乾隆最不喜歡言之無物的詩文,比如天天發牢騷的李煜。他也很討厭那些風流的詩,在他的詩裏,幾乎找不到一個“酒”字。

在乾隆眼裏,什麽霸氣十足,什麽優雅精致,什麽哭哭啼啼,都是些沒用的東西,像杜甫那樣以詩來記錄歷史才是最牛的。

只有自己這樣的詩,才能被稱為詩史,才能讓後來的人看到大清的風貌。

在他眼裏,自己的詩比康熙雍正的好很多!

他眯著眼睛望著天幕,希望有人跳出來說自己的詩比父親和爺爺好。

誰知絕大多數人都在誇康熙和雍正。

一時間,乾隆都有些怔了。

他的詩真的有這麽差嗎……

乾隆不願意服輸,腰杆挺得筆直,沖

著天幕大喊,好像想把聲音傳達給古青青。

“朕的祖父和父親受名師教導,才高八鬥,非普通人所能及。朕是他們的子孫,你緣何要將朕跟祖父和父親相比!簡直不敬尊上!真是氣煞人也!”

紀曉嵐尷尬地低頭,乾隆爺之前說自己的詩在皇帝裏面算厲害的,現在卻搬出孝道。看來乾隆爺嘴上不肯承認,實際上也受到那些差評地影響了。

紀曉嵐發自內心地祈禱,求求神仙了,讓視頻趕緊結束吧,給乾隆節留點面子吧。

沒看見乾隆爺都快氣爆炸了嗎?

誰知古青青火上澆油:【可能有人要說了,清朝皇室請了很多師傅,教他們漢學。在這種高壓教育中,康熙和雍正的漢文化水平都不差。

拿他們的詩出來,實在有點欺負乾隆了。

說得有道理,那就來看看那些沒怎麽讀過書的人寫的詩。

太平天國的洪秀全《定乾坤詩》:“龍潛海角恐驚天,暫且偷閑躍在淵;等待風雲齊聚會,飛騰六合定乾坤。”

闖王李自成《臨江仙》:"一朝坐上真龍椅,江山難料崢嶸。紅顏總會去英雄。角逐山海後,敢闖豈能贏?”

他們寫的比不上著名詩人,但起碼他們用了真情,又認真寫,還不掉書袋。

可乾隆寫的很多詩,給人一種感覺,他是為了寫詩而寫詩,就像化妝的時候,什麽好東西都要往臉上塗,結果塗成大花臉。】

【杜甫的代表作《石壕吏》情感滿滿,在史之前,它先是詩。

可乾隆那流水賬式寫詩,完全是史了,而且隨便下點雨都要往裏面寫,史料的價值不高。】

【其實他另辟蹊徑寫點打油詩,娛樂大眾,也不錯。

比如某位張將軍也寫了一首詠雪詩:“什麽東西天上飛,東一堆來西一堆;莫非玉皇蓋金殿,篩石灰呀篩石灰。”

總而言之,乾隆想寫厲害的詩,結果寫不出來,又不願意寫接地氣的詩,所以高不成低不就。】

張將軍這首詩一出,無數人笑出了聲,尤其是那些百姓,笑得最大聲。

“天上的雪是玉皇大帝蓋金殿的石灰?”朱元璋笑得直拍大腿:“這張將軍也不知道是哪路俊傑,寫詩寫得真有意思!俺愛看!”

他從來沒有看到一首詩之

後,笑得這麽大聲過。

那些文武百官一邊覺得離經叛道,一邊也笑出了聲。

有的老古板官員覺得不好:"怎麽能把雪比作灰,這也太糟蹋雪了,不配為詩。"

朱元璋:“這個張將軍的詠雪詩比那乾隆的有意思多了。咱寧願看一萬首這種詩,也好過看乾隆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