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乾隆:混賬!!

一般來說,詩人很少會在詩裏插入數字。因為寫數字會破壞美感,顯得非常大白話。如果必須要寫,也用得非常講究。

比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這種時候,數字反倒成為點睛之筆。

可乾隆明顯在堆砌數字,有些不知所謂。聽君一席話,勝似一席話。他好像說了什麽,又什麽都沒說。

李白沒忍住,笑出了聲。

杜甫一時間沉默住了。明明天幕公開處刑的是乾隆,但是他感覺自己也挨了一刀。

因為乾隆說杜甫是他的老師,徒弟水平如此,老師臉上無光。

他聽到李白的笑聲,不曉得乾隆尷不尷尬,但這一刻,他尷尬了。

杜甫赧然:"太白兄別急,這首七言還沒放完呢,最後一句說不定不錯。"

緊接著,天幕將最後一句放了出來。

【……飛入蘆花都不見。】

相比前面,這結尾簡直天神下凡,拯救了整首詩。讓它不至於成為廢詩,綜合下來,勉強達到及格線的水準。

杜甫望之,稍稍松了口氣:“太白兄,我就說吧,這乾隆寫詩沒那麽差。之所以寫得這麽簡單,很可能是他幼年寫的,會越寫越好的。”

他自幼早慧又性格和善,小時候兄弟們都向他清教問題,杜甫欣然解答。現在乾隆認杜甫為老師,杜甫當然對他好感滿滿,希望乾隆越寫越好。

杜甫相信乾隆的水平,乾隆的家人更是如此。

另一個清朝的世界中,康熙帶著文武大臣,望著天幕。他腰杆挺得筆直,與有榮焉。

這個時候,他的孫子還沒出生,可是他對孫子的好感已經爆表了。聽說孫子生辰八字好一生順遂,還是未來學生最喜歡的詩人,這多厲害!

想不到,他大清皇室居然出了個詩壇宗師,真是祖墳冒青煙了!

康熙怎麽看乾隆怎麽覺得順眼,這首六十分的詩也被擡到了八十分。

“這小子,年紀輕輕,就能寫出這樣的詩,算是很不錯了。將來大有可為!”

文武百官紛紛恭賀,氣氛無比和諧。

乾隆如果知道杜甫和爺爺這麽說,估計說不出話。

因為這首詩

是他成年之後寫的,而且最後一句也不算他的。

乾隆那時已是一國之主,冬天特意帶著大學士們來到湖邊遊玩,銀裝素裹,飛雪飄飄。

他詩興大發,於是說:"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然後卡殼了。

氣氛無比尷尬,這時有一位大學士跳出來說:“飛入蘆花都不見。”

乾隆高聲贊揚,群臣盡歡。

普通人如果看到不是自己寫的詩句上榜,估計會很尷尬,但乾隆一點都不在意。

他在《樂善堂全集》說:"自今以後,雖有所著作,或出詞臣之手,真贗各半。"

古代沒有知識版權。他寫完詩之後,基本上都會交給大學士潤色,這種合作寫詩的事情有什麽可稀奇的?

他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合作寫詩。

乾隆捋著自己的胡子,笑著說道:“昔日,有卓文君寫下《怨郎詩》,就是一首數字詩,朕寫的沒她長,含義沒她豐富。但是應該能比上那首《山村詠懷》吧,都是童趣盎然的佳作啊。"

《山村詠懷》:“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和珅和紀曉嵐等文人嘴裏誇贊的話和不要錢一樣往外冒,誇得這首詩天上有地下無。

乾隆以前聽著覺得很舒服,現在卻覺得有些膩味了。他眯著眼睛,試圖看見那蠅頭小字的彈幕,心中暗道:“讓朕看看這些未來人是怎麽誇朕的。”

彈幕:(如果遮上名字,我懷疑是我侄女寫的。)

(乾隆:big膽,拖下去斬了!)

(這首詩入選了小學課本,是我背的第一首詩呢,小時候還以為他是什麽大詩人,誰能想到……)

(我們這邊的小學教科書根本沒有乾隆的大作,教育部,把陛下的大作放上來,搞快點!)

乾隆緩緩收起笑容,他雖然自大,但是也有腦子,非常精明。他怎麽感覺這些人有點陰陽怪氣?是他的錯覺嗎?

他於是問:“和珅,這些人什麽意思?除了這首詠雪詩之外,未來的書本都沒有選朕的詩?”

和珅吞了口口水,背後冷汗直冒,連忙找補:“這小學應該是蒙學的意思吧?陛下寫詩用典堪比李商隱跟辛棄

疾,內涵非凡人所能及。

蒙學的小孩子怎麽能看得懂呢。那些學識淵博的人才能品味得出禦詩的真味啊。”

乾隆面色稍霽:"哈哈,愛卿說得有理。"

【除了這首詩之外,乾隆其他的詩水平怎麽樣?

戴逸老師曾經寫了本書,評價乾隆的詩。

影視劇中的乾隆穿著黃袍,拖著辮子,今天覃雨荷,明天香妃,好像非常風流,想必有人覺得,乾隆寫的詩應該很風流,其實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