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保密合同(第4/6頁)

林白青其實也這樣想過,一個精通解剖學,而且能把弱電引入中醫的人,他應該不是個醫生,那麽,就只有一個可能,他是在某個生物研究所工作,也只有生物研究所,才有把現代科技引入中醫的儀器和資源。

但顧培卻說:“不對,國內的生物研究所基本都是軍事編制,而且研究所的所有工作人員,是不允許不經研究所的同意就私自在報紙上發文章的,每一篇文章都要經過上級審核,即使不掛自己的名字,也必須掛研究所的名字。”

穆成揚說:“如果不是在研究所裏,那他哪來的條件,能做電灸實驗的,往人體上引電,如果不是專業人員,萬一電死人咋辦,公安難道不抓他?”

又說:“如果他是私人搞實驗,那叫黑實驗,是要被抓起來的。”

話說,一份地方小報,一個神秘人,搞的全是經由國家批準才能做的實驗,但偏偏就連報社的編輯部都找不到那個人,這就搞的大家都抓心撓肝的。

但偏偏猜來猜去,大家還都猜不出他的身份來。

當然,既猜不到身份,就更難找到那個人了。

穆成揚是真餓了,餓的肚子咕咕叫,也覺得這不算啥大事,就說:“既然那個人不想咱們找到他,就算了唄,不想他了,走吧,咱們趕緊回家吃飯去。”

林白青嘆了口氣,說:“師哥你先回吧,顧培同志,你幫我把報紙裁下來,收整起來吧。”

顧培看妻子悶悶不樂的,遂又問她:“你是不是特別想找到這個人。”

林白青點了點頭,又說:“要是能找到這個人,對我們中醫申請國際專利,會有莫大的用處,但是,如果對方是個搞黑實驗的,要刻意隱瞞身份,故意不讓我們找到他,就比較麻煩了。”

就現在來說,林白青想要給中成藥申請國際專利,錢不是問題,沈慶儀也會是她最大的助力,但一旦要申請國際專利,將需要大量的臨床實驗和試驗數據,而那個未署名的作者,從文章來判斷,他應該是一個是一個在生物化工,生命科學方面都非常有研究的老專家,要真能找到那個人,請到到,讓他跟靈丹堂合作,中成藥的國際專利,才算人才齊備了。

也太蹊蹺了。

那個人肯定不在某個研究所,因為研究所的專家是不允許私自發文獻的。

但他肯定也不是個普通的中醫,因為一個普通中醫,是不可能建造一個龐大的實驗室來做人體實驗的,那麽,那個人會是誰,會在哪兒?

話說,穆成揚雖然乍乍呼呼的,但他畢竟跟林白青一樣,只是個普通中醫,也只關注中醫,推斷一件事情,也只在自己的知識範圍內。

但顧培就不一樣了,他是軍醫,關注的知識面也比較廣一點。

他剪著報紙,忽而說:“青青,你知不知道蘇聯的‘阿拉爾斯克-7號工程’?”

話說,要是普通人,當然不知道‘阿拉爾斯克-7號工程’是個啥,但因為在醫生行業,也比較關注傳染病,這個林白青還真知道。

‘阿拉爾斯克-7號工程’,是在冷戰期間,蘇聯所設立的一個病毒武器研發中心,而在那個研發中心,據說至少有四種洲際導彈,每一個導彈的彈頭上都配備著鼠疫,炭疽和天花,以及別的傳染病的病毒,據說直到現在,雖然蘇聯解體了,但那些彈頭並沒有被銷毀。

因為經歷了將來,知道戰爭,尤其是病毒戰爭不可能打得起來,所以林白青自重生以來,並沒有關注過這件事。

但在軍事醫療領域,尤其是顧培這樣的軍醫,病毒戰,是他們的工作中必須關注的一個學科。

林白青經顧培一提醒,秒懂了:“你的意思是那個人有可能不在國內,而是在‘阿拉爾斯克-7號工程’的科研基地?”

顧大軍醫自從媳婦兒幫他把老媽趕走之後,眉色永遠都是溫溫的,整個人的氣質也全變了,剪著報紙,一笑,他說:“前幾天我查資料的時候,曾經查到過,咱們國家在七十年代初,曾經選拔過一批精通化工和生物學的,病毒實驗類的科研人員,但再往上查我就沒有權限了,得要問陸參謀長,所以……”

話說,當初東西方冷戰,不但在航天領域搞競賽,在病毒領域也是無所不用其極,一個賽一個的,在悄悄搞病毒武器,花國跟蘇聯大面積接壤,一旦爆發病毒戰,是不可能避免要遭遇殃的。

而在當時的情況下,會不會雖然國家沒有向公眾說明,但悄悄召集了一批軍事科研人員,也在做關於傳染病的防範,以及疫苗開發的?

而那其中,恰好就有一個於中醫比較有研究的人,所以才會從中醫的方向去搞科研實驗的。

越想,林白青就越發現這種可能性很大。

因為只有在那種實驗室裏,科研人員才能接觸到已經被滅絕的病毒,也只有在那種實驗室,才有資格開展各種在法律情況下,不被允許的人體實驗,也才能累積出龐大的實驗數據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