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物外行藏(五)

老封平侯早年在鹽鐵道上撈了不少油水,為子侄一輩留下了豐厚家產,林家到了如今的封平侯林奎山這一代,雖說家族平庸、入仕者少,但好歹依靠著祖上庇蔭順利襲爵,官官相護,將偌大家業經營了下來。

林奎山雖在做官一道上無甚天賦,但於經商置業、營利摟財上卻極有心得,又慧眼獨具,早年便與如今的宰輔玉秋實結了兒女親家。

如今林家水漲船高,放眼汴都也找不出比封平侯府更富裕的勛貴。

只是玉秋實素知林奎山此人愛財如命,又目光短淺,少與他聊朝中事。

今日他與宋瀾詳述了葉亭宴與沈綏舊日交情,誰料宋瀾一反常態,不鹹不淡地說了一聲“朕知道了”,再也不見旁的反應。

玉秋實心知自己這是遇上了對手,正是心煩意亂,偏偏他來到馬場時,迎面撞見了林奎山。

林奎山拉著他到偏僻處,開口就說也想將自己的女兒送進宮去。

雖說玉隨雲在家任性了些,但總歸是蒙詩書禮教長大的,人又討喜可愛,多少知道輕重。

是以進宮幾年,玉隨雲仍能偽裝小兒女狀,生生地叫皇後容下了。

可是林奎山家中那幾個兒子女兒……無一不飛揚跋扈、心比天高,就算是嫁來玉氏的長女,也是與夫婿天天吵、日日鬧,過了幾年才多少磨平了棱角。

這樣的性子,若是進了宮,想要爭寵,過不了幾日就會被皇後吃得連骨頭渣兒都不剩。

說不好還會抓住把柄,將母家一同牽連了。

林奎山對玉秋實的不悅毫無察覺,只是興致勃勃地低聲道:“當年承明皇太子不喜陰詭技法,有意削世家豪權,又一心依賴蘇家,你我遠無出頭之日,太師高瞻遠矚,扶植陛下從潛龍之地一飛沖天,當是千秋功績。”

“陛下如今對太師言聽計從,可娘娘仍是蘇氏舊人,仗著家世榮耀,處處與太師作對——”

玉秋實聽他越說越不成體統,不由喝道:“安德,言多必失。”

“太師見諒,安德之意只不過是,你、我,同汴都幾大世家,看似平穩,實則也是臨深淵、履薄冰,事事都該做打算才是。”

林奎山拍了拍自己的嘴以示賠罪:“聽聞陛下近來寵信那個從幽州來的葉三,連逯逢膺都舍得處置了,咱們沐陛下恩德才得保家門,可不能叫黃口小兒奪了去。說到底,陛下年紀輕,或許不喜老骨頭言語,可若咱們也有身世清白的年青子在禦前呢?”

見玉秋實不願許林氏的女兒進宮,林奎山居然立刻轉了話頭,說要暗中提拔年輕臣子與葉亭宴分寵信。

這番話進退有度,說得滴水不漏,不似他一貫作風。

玉秋實腳步頓了一頓,含了一絲笑意道:“這些,恐怕不是安德自己想出來的罷?”

林奎山唇角的笑容一僵,隨後無奈笑道:“太師睿智,某自嘆不如——今日賽馬會,是有一匹好馬尋求前程,拜到了我這裏來,安德深知自己愚鈍,恐做不了千裏馬的伯樂,只好來問一問太師,這人,您見是不見?”

玉秋實本煩躁不堪,聽完林奎山這一番言語,倒對那位素未謀面、毛遂自薦的士子有了些興趣。

只是他還未開口,便聽遠處傳來禦駕至的悠長唱和聲,轉頭便見宋瀾攜落薇一同落了座。

林奎山連忙上前去,先行了禮,又殷殷捧著彩頭,到宋瀾面前吹捧了一番。

他今日出的彩頭是一柄劍。

這劍是多年前工匠仿古之作,仿的乃是《越絕書》中天人共鑄的名劍純鈞,劍柄雕山川大河,劍鞘刻日月星辰,雖不能與傳聞相比,但也算得上是一把當世好劍。

更要緊的是,純鈞,在傳聞中是越王勾踐的愛物。

林奎山也是當年刺棠案的知情人,擺出此劍,亦有宋瀾多年臥薪嘗膽、終於奪權雪恥的暗示。

果然宋瀾聽了他的話,眉目舒展,十分愉悅。

旁人不明所以,落薇焉有不知之理,只在心中冷笑,面上卻不顯:“封平侯果真豪橫,鑄此一劍所耗何止萬金,卻能大方地拿出來做彩頭。”

林奎山將劍擺回案上,沒聽懂落薇的言外之意,只是得意道:“娘娘謬贊,不過此劍確實所耗不小,我遍尋大胤匠人,開爐千次,才煆出這樣一柄好劍來。”

玉秋實聞言,先往身後看了一眼。

所幸文官們多在聚眾論道,湊熱鬧來觀賽的寥寥幾個也在遠處,聽不見這一番言語。

宋瀾瞥了落薇一眼,見她神色如常,仿佛只是玩笑,於是按捺下來:“如此,那便開賽罷。”

轉頭問:“阿姐不是說要下場麽?”

落薇搖著手中的團扇:“方才話說多了,有些疲累,子瀾就容我歇上一歇,等這些年輕子弟爭奪一番後再上場罷。”

宋瀾笑道:“說得也是,若是阿姐這便上去了,這一場比賽還有什麽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