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第2/2頁)

安瀾憂心忡忡,人類也憂心忡忡。

在小分隊出走後,制片人們敏銳地察覺到這會是一個奇妙故事的開端,因此一年多來始終跟在獅子背後。同樣被這個故事所吸引,負責更新獅群狀況的營地向導和慕名前來參觀的遊客也都會在保護區裏尋找小分隊的蹤跡。

因為粉絲越來越多,獅子們也正式有了名字。

出於尊敬,分隊母獅被起名為尼婭斯比,這個詞在當地土著的語言中就代表著“母親”。

黑耳朵仍然叫黑耳朵,它的兄弟則叫托托,意為“小男孩”。盡管沒比“另一頭雄性”好到哪裏去,這也算是一個正式的名字。

被安瀾稱為斑點和圓臉的小母獅現在分別叫尼奧塔和蘇麗,前者意為“星星”,可能是在形容它到兩歲還沒有半分消退的斑點;後者意為“美麗”,一些粉絲悄悄認為這是因為它圓圓的臉顯得非常肥美。至於安瀾自己也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圖瑪尼。

圖瑪尼,在斯瓦希裏語中代表著“希望”。

人們認為這頭日臻強壯的小母獅是整支小分隊復興的希望。

這是非常難得的事情,不僅因為這些名字都寓意深刻,而且還因為它們被贈予的對象。

非洲的一些保護區傾向於給雄獅起名,而且也不是每一頭都會起。母獅流動性小,也沒有攻城略地的所謂話題性,受到的關注總是更少。以巴沙獅群為例,現在這個獅群的三頭母獅在新聞裏仍被叫做“巴沙老母獅”、“巴沙女兒”和“巴沙小女兒”。

西岸小分隊的出名使更多人開始關注起了母獅的故事。

過去一年多,大貓愛好者們跟著鏡頭走遍了偌大的保護區。看到獅子們過得不錯,他們感到由衷的高興;看到獅子受傷,他們也總會連連追問,希望得到好消息。等向導把狩獵視頻放上社交平台,又引發了一波熱議。

【小希望現在可以單殺斑馬了,雖然是個半大馬駒,但我真的好高興……一直擔心媽媽要是出事了亞成年都得餓死,倒不是說不相信馬赫蒂,七張嘴巴還是挺能吃的。】

【贊同。馬赫蒂雄獅十歲多了,雖然保養得不錯沒有斷犬齒什麽的,總歸也是要老的。小獅子們還是得自己支棱起來,隔壁查三查四十個月大就能幫忙抓小動物了。】

【別支棱了我覺得黑耳朵都要自閉了真的,老馬肯定在心裏笑兒子。也是這小子運氣好,就摔個狗啃泥,先前還有獅子被斑馬踢斷下巴的。】

【我還是希望能安頓下來,最近小分隊一直留在水壩獅群的領地裏,不知道是不是有想法……水壩現在除了兩個林德老頭就是幾個半大小子,如果老馬硬打可能還是有機會打下來的。】

【水壩有五頭母獅,不可能再接納四頭。打不打的無所謂,我只希望女孩子們都能平安回家,跟著禿頭的都沒有好下場。】

最後這位粉絲的評論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

歷史上有很多母獅跟著雄獅流浪出走的案例,如果是長輩出去照顧小輩,年齡加上撫養壓力,很少有能全須全尾返回獅群的。如果是同一輩的兄弟姐妹,有的還能在成年後順利返回,被獅群重新接納。這些回去的母獅是幸運的,那些是一直跟著亞成年兄弟的,鮮少有好下場。

當亞成年在流浪時,它們要面對流浪生活帶來的危險;當亞成年長成大獅子,成功拿下獅群時,它們要面對本地母獅帶來的危險。除非地主雄獅或母獅首領堅持,大多數獅群都不願意接納新成員,即使短期內被允許跟在附近,也隨時有在旱季被趕出去或被翻臉圍殺的風險。

人類能想到這個問題,安瀾當然也考慮過。

一來是老父親不一定真對水壩有想法,二來是兩個兄弟以後會怎麽樣還不好說,三來母親傷重,她眼下確定能做的其實只有加強和其他姐妹之間的聯系。尼奧塔和蘇麗都是非常健康的亞雌,三姐妹相依為命肯定比一個人單幹強。從最近它們倆的表現來看,這兩頭亞雌也是這麽想的。

問題只有一個——

假如不幸真的降臨在母親身上,誰能成為將來這個小獅群的首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