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回京事更多

楊慎和余承勛沒詳細問朱浩路上經歷過什麽。

或許在他們看來,一切都無關緊要吧。

朱浩留在南京有其合理性,畢竟朱家就在南京,朱浩在沒有什麽差事的情況下,說要留在南京盡一下孝子賢孫的本份,在儒家人聽來,這理由再合適不過,都沒人跟朱浩去計較你到底是不是在家孝敬長輩。

誰問了,反而顯得問話之人不明事理,不懂得孝義禮法。

對於朱浩回京之事,楊慎甚至都沒去跟楊廷和提。

也在於如朱浩先前分析的那樣,只要他朱浩不是背地裏給新皇出謀劃策之人,那去探究朱浩到底給誰做事,已無意義,反正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管他呢。

楊廷和既然產生懷疑,就不可能再把重要的事委派給朱浩。

但這並不影響楊慎和余承勛跟朱浩之間的私交,至少在兩人看來,朱浩一點問題都沒有,反而因為朱浩說話率直,加上做事、分析能力很強,可以成為不錯的幫手。

他們也願意拉朱浩這只“迷途的羔羊”,讓朱浩重新找到組織的溫暖,或許在他們看來,這是在拯救朱浩,讓朱浩可以在仕途的正軌上發展。

他們還覺得這是做了一件好事。

其實就是想利用朱浩辦事而已。

……

……

朱浩回京後,首先要面對的就是一大堆奏疏。

思賢居內,朱四毫不客氣,親自幫張佐,把一大摞的奏疏搬到朱浩面前,笑呵呵道:“朕知道你要回來,最近都只是讓張佐他們把不太緊要的奏疏給批了,剩下的全都留給你!”

朱浩很想說,你真是不顧念我一路旅途辛苦是吧?

為了趕回京城,我這兩天兩夜就沒怎麽合眼,這下好了,回來後就直接給我塞上十天半個月的題本和奏本讓我來批?

我真是要謝謝你啊!

朱四招呼張佐,道:“還等什麽?過來幫忙,還有要用到什麽人,朱浩你直接說,朕給你叫來……現在唐先生不在,就靠你一個,實在辛苦你了……”

朱浩沒好氣地瞪著朱四,問道:“那陛下呢?”

“我……朕……就休息休息,這幾個月你不在京,朕每天面對這麽多枯燥的東西,累都累死了,再說朕不都跟你提過了?朕要早點生兒子,這件事不是也很重要嗎?所以批奏折的事,交由你來代勞了!”

朱四一副大言不慚的樣子,好像用朱浩批奏疏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這話在張佐聽來,都覺得不堪入耳。

當皇帝哪能這樣?

自己的事讓別人來幹,還說得如此義正詞嚴?

張佐用同情的眼光望著朱浩,大概朱浩不在京城,最忙的人就要數他,現在終於解放了,整個人松了口大氣。

……

……

夜裏,朱浩對著不同的奏疏,奮筆疾書。

這其中以西北軍務上報最為緊要,但很多都只是在哭窮討要錢糧,不但宣大一線索要,三邊也在藥,薊遼那邊也在要,而且明顯朱四登基後,薊遼一線的形勢也開始惡化,東蒙古部族和遼東一線女真部族蠢蠢欲動。

大明早期,防備重點都在西北,根本就沒有把東北放在眼裏,覺得那是一群蝦兵蟹將,上不了台面的小人物,遼東只是安排巡撫、提督一類的官職,沒有下轄幾個區域的總督官職。

一直到嘉靖年間,遼東部族開始崛起,並因嘉靖二十九年韃靼從薊州一線入關口殺到京城,釀成“庚戌之變”,從此以後,遼東才開始設立總督。

朱浩熟知歷史,自然知道大明未來的防禦重點和難點在哪裏,即便距離歷史上明朝亡國還有一百多年,朱浩估計自己是活不到那時候,但作為一個對時代有責任心的人,他必須要查漏補缺。

薊遼設置總督之事,看起來必須要盡快提到議事日程上。

“……朱先生,最近朝廷最大的問題,還是缺錢糧和軍械,不過好在現在宣大局勢平穩下來,看起來韃靼人不太可能會在寒冬臘月的出兵大明,可以緩到來年開春了。”

張佐言語間帶著幾分慶幸。

這倒也沒說錯。

對於草原部族來說,他們作戰的最大屏障,就是馬匹,可謂是馬背上的民族,正因為他們對弓馬騎射的擅長,非大明騎兵可比,以至於在平原作戰中屢屢獲勝。

但若是到了冬天,就算看起來天氣不錯,進到大明關口,突然下場雪來個冰天雪地,那騎兵的優勢便蕩然無存,很可能韃靼人會因為撤退不及時,被大明軍隊合圍……大明兵士別的不行,就是人多,我們單打獨鬥或是兩個打一個,可能會輸,但我們不會十個圍毆一個?到時你們跑都跑不了,那就等死吧!

明朝跟韃靼人的戰爭,基本恪守了韃靼人秋高馬肥時節入侵,入冬前各自鳴金收兵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