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是誰在擅權?(第2/2頁)

那是朕的老師,他要是沒有朕的授意或者許可,能擅自出兵嗎?而且出兵細節,朕都懶得跟你們解釋……

你們這群渣渣,還不足以跟朕這樣的曠世明君議論軍機,更別說是這件事真正的策劃者,是遠在江南的朱浩了。

汪玄錫被皇帝這一句給嗆了回去,一時間不知該怎麽說。

楊廷和可不慣著小皇帝的毛病,走出來道:“陛下,先前朝議時,分明已定下,內三關不得幹涉宣府軍政事務,為何在未知會兵部的情況下,要令唐寅擅自調兵?”

楊廷和說話也很“講究”。

能論唐寅擅權僭越嗎?

把唐寅幹下去,能讓人有成就感嗎?

在老夫看來,唐寅就是個蝦兵蟹將,是新皇陣營沖在前面的排頭兵罷了。

令唐寅落罪,還有第二個沖出來的,那就幹脆來個釜底抽薪,把責任歸到你新皇“下令”的頭上。

皇帝,是你自己說的,你已知曉此事,便讓人覺得,這都是你這個當皇帝的跳過朝廷直接下令。

那出了事,皇帝你可要負全責。

朱四笑道:“楊閣老,你怎知曉是朕對唐先生下旨出兵的?你有證據嗎?亦或者,你覺得西北各處人馬調動,都要有朝廷的出兵調令?那豈不是說,西北軍將的一舉一動,其實不是軍將審時度勢,而是隨時聽令於京城兵部的調遣?那不會貽誤軍機嗎?”

皇帝反駁的話語,在普通人聽來,好像蠻有道理。

楊廷和也沒想到,這小皇帝的心態如此之好,竟然在被詰問的情況下,還能如此氣定神閑跟他講道理!?

你以為老夫治不住你?

那老夫豈不是白在朝堂混了這麽多年?

楊廷和道:“那陛下,此出兵之軍令,到底出自於何人?若真是唐寅擅自調兵的話,當治其罪!”

陛下,咱有點擔當行不行?

就用個簡單的激將法,你就承認了其實是你下令的!

那咱好說話!

不然我還要不斷激你,而且也不會再給你什麽顏面。

朱四嘆了口氣。

眾大臣不明白,為何皇帝要嘆息,難道是因為對唐寅覺得惋惜?還是對楊廷和的詰問無言以對?

朱四心裏在想,果然都被朱浩料中了。

一旦讓唐先生出兵,那文臣一定會糾結是誰下令的問題,而且不把朕和唐先生給按下去,他們是誓不罷休!他們果然只在意派系鬥爭,而不在意西北局勢到底會發展到如何的境況!只有朱浩,才會一心一意幫朕治理天下啊。

朱四擺擺手,讓張佐走出來。

張佐手上拿著一份西北前線的戰報。

朱四道:“這份東西,其實早在三天前,就已經傳到京城,這並非內三關調兵的奏報,而是有關西北敵我軍事動向。說是韃靼派出數千騎兵,往內三關襲擾而來,唐先生以此來推斷,韃靼有全力攻取宣府鎮周邊重要關隘的意圖。”

兵部右侍郎李昆走列道:“陛下,以這樣一份戰報,便貿然斷定宣府要受韃靼人襲擾,怕是沒什麽原由吧?”

朱四厲聲喝問:“李侍郎,你是兵部右侍郎,應該知兵吧?韃靼若是派兵進入外關內襲擾,當以散兵遊勇為主,不會以大股騎兵集結行動……數千兵馬入關,且往內三關而來,不擺明是要牽制內三關兵馬,不令朝廷有一兵一卒馳援宣府?”

“這……”

李昆作為兵部侍郎,居然被小皇帝一句話給嗆了回去。

他很無語。

這種情報,怎麽解讀都行,人家韃靼人就是喜歡集結兵馬往內三關沖來,到相對更富裕的內三關周邊掠奪,搶個大的,這解讀不也合情合理嗎?

現在反而是皇帝自己用一種解讀方式,把他這個兵部右侍郎給貶到一文不值。

彭澤見自己派系的人被皇帝教訓,急忙出列道:“陛下,即便宣府有戰端開啟,也當上報朝廷來議定,而不是由內三關自行出兵,唐寅此舉……極為草率,區區數千騎兵馳援宣府,無異於杯水車薪,若是中途被韃靼騎兵阻截,只怕會……如此還會令居庸關內防守空虛,進一步威脅到京師安寧啊。”

彭澤的分析一出,在場很多大臣都點頭贊許。

還是人家彭尚書對西北局勢了解。

那唐寅從一個戰報分析出宣府可能被韃靼人強攻,就算這解釋說得通,但你從內三關調兵,還只調了兩三千騎兵,有個鳥用啊?

宣府鎮周邊衛所林立,堡壘叢生,缺你這兩三千騎兵?反而是你從內關調出兵馬,這些兵馬容易被嗅覺靈敏的韃靼人阻截,還會令缺兵的居庸關陷入危機……

出了事,你唐寅承擔得起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