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定下來了(第2/2頁)

“嗯!?”

楊廷和琢磨了一下,張永這建議很貼心啊。

非常有針對性。

但這種關鍵時候,讓懷柔伯去尚情有可原,別人覺得你楊廷和是為國為民,若是直接派張家兄弟中的任意一個去,是個人都知道你楊廷和是故意給新皇找麻煩了。

這是正常人應該推舉的人選嗎?

張家兄弟?

他們連械鬥都打不贏,還想讓他們指揮調度兵馬跟韃靼人交戰?大明已無人可用到這種境地了嗎?

楊廷和思慮後道:“此提議,應當由張公公來提。”

“這……不好吧?”

張永當即表示回絕。

我被啟用充任監軍太監,已經是邀天之幸,你居然讓我提議隨軍勛臣?這是讓人覺得,我跟那勛臣是一夥的,去給新皇找麻煩?那新皇不把我宰了才怪。

楊廷和道:“這樣吧,我會再找人上疏提議。不過只派一名外戚前去不可,在人選方面還要再斟酌……”

張永笑道:“那就不如,讓陛下那邊也派一名外戚前往?”

“啊!?”

楊廷和又稍加琢磨。

派張家兄弟中一人去不可,再派一人,總不會是張家兄弟倆一起上吧?既然是皇帝派一名外戚,邵家的人不可能,好像只有剛被封為玉田伯,到現在毫無作為的蔣輪比較合適。

“再說吧。”

楊廷和擺擺手道。

……

……

經過一番運作。

最終事情定了下來。

唐寅、張永、張延齡和蔣輪,組成內三關“四巨頭”,不知不覺施瓚就被踢出局了。

四人的分工本來還算明確,但是個人都看得出來,他們分屬三個派系,還有個專門搗亂的張延齡,去了內關駐地一定很熱鬧。

名義上,領兵之人是張延齡。

別看張延齡不著調,但人家有五軍都督府的差事,讓勛臣去的目的,就是做統兵大將,負責率領京營“援軍”,而蔣輪則作為張延齡的“副帥”。

唐寅以文職任主官,張永負責監軍。

隊伍很齊整,但還沒出發,就讓人覺得這支隊伍危機重重。

京營調撥人馬五千。

也不算精銳,其中還有神機營的一千人馬,其中真正能派上用場的騎兵也就一千多的樣子,加上征調運送軍械物資的兩千多名民夫,整個隊伍有七千多人。

時間比較緊張,必須要在三天內趕到居庸關。

若單純趕路的話,從京城到居庸關不過一百裏的樣子,三天根本用不上,但涉及行軍以及附帶軍糧物資等,時間還是挺緊張的,大軍行進速度不會太快,若是中途遇到韃靼人襲擾……當然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韃靼人還被阻絕在內三關外呢。

但若是韃靼人真來了,那這支隊伍很容易“全軍覆沒”。

或許韃靼人聽說這件事,就挑那人跡罕至的小道,繞過內三關防禦,派兵來奇襲呢?

唐寅臨出發前,甚至沒正式入宮拜見朱四,沒有面授機宜的環節,唐寅跟蔣輪一起出征,倒是多了一點信心,但更多還是目前仍在南京的朱浩帶給他的。

“……伯虎兄,朱先生不都說了嗎?咱就放心去,一點都不用發愁!敵人來了咱就守著,敵人跑了咱還是守著,混個軍功就行。”

蔣輪倒是看得很開。

此時二人已經出了京城北門,尚未跟京營人馬匯合,唐寅身邊只跟著不多的錦衣衛貼身保護。

這會兒京城周邊官道雖未戒嚴,但已少有車馬往來,京畿局勢正一步步收緊。

“敬道還跟你說過什麽?”

唐寅很生氣。

有些事他居然不知道。

但朱浩卻提前算出蔣輪會跟他去西北?

蔣輪笑道:“小先生沒說什麽,他只說,可能會讓我去西北領兵,說就是混個軍功,沒別的意思,若真是遇到什麽大戰的話,內三關防禦足以保證我們的安穩。哦對了,小先生還說,咱在西山守煤礦的隊伍中,有一些好手,可以帶上一起去居庸關,關鍵時候或許能派上用場。”

“好手!?”

唐寅又在皺眉。

他很想說,我之前去過西山很多次,有時候在西山一住就是經月,怎不知有什麽好手?手得好到什麽程度才能經得住你誇?比得上三邊之地的邊軍精銳麽?

蔣輪神秘兮兮道:“不是聽說,西山鑄了不少的炮麽?還有火銃什麽的……小先生說的應該是那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