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定下來了

在孫交和很多朝臣看來,需要拉鋸很久的內三關總督之事,在一次朝議後基本便確定下來。

唐寅作為內三關總督,領右僉都禦史兼工部郎中銜,提調內三關軍務、糧草輜重、防備等事宜,等於是官升一級,與他同去的則是懷柔伯施瓚和太監張永。

事情雖然還沒完全定下來,但基本就是一道詔書的事,因為誰都看出來,楊廷和同意並間接促成了這件事。

唐寅最是風光。

入朝才一年多時間,便已從正九品的廣積庫大使,跳升到了正五品的工部郎中,外放後更是做了正四品的右僉都禦史,等於說現在唐寅已經具備了跳升六部侍郎的資格。

但這並不是定數,其實唐寅若再晉升,還是留在京城當京官的話,在晉升侍郎之前,還可以被放到五寺少卿等位置。

無論如何,唐寅的晉升都好像坐了火箭,是別人羨慕不得的。

……

……

京城的鬥法還在繼續中。

楊廷和在以自己的方式去瓦解小皇帝的勢力,此時朱浩和余承勛兩人都不在京城,怎麽看這件事也跟他們毫無關聯。

事情基本確定後,楊廷和便著手安排調動京營人馬。

此事本來不由他負責,他這麽上心的主要目的,是把京營的軍權逐漸掌控過來。

若是在此番調兵中,內閣能在其中起到主導作用,就算名義上京營還是不歸內閣管轄,但以後內閣要安排什麽人進去,或是勛貴想提督京營,不都要看內閣的面子?

但在這之前,楊廷和要見見張永。

見內官,這是有忌諱的,楊廷和很清楚這一點。

當初把陸完和王瓊二人拉下馬的時候,他們罪名中不都有一個“交結內官”的罪名?尤其以王瓊為甚,其實王瓊除了跟內官有較多接觸外,根本找不到什麽真正的貪贓枉法的證據,很多所謂的證據都是在王瓊倒台後給他硬加上的。

做官到了王瓊這級別,不用刻意貪贓枉法,想要銀子都會有,背後有大批勢力為其所用。

所謂貪汙受賄等罪名,多數是說給百姓和中下層官員聽的,要的是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其實誰都知道王瓊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若是朱厚照健在,要在朝中展開一場政治清洗,那麽去年就是王瓊出面主持大局……

估計現在倒台的就是“罪大惡極”的楊廷和,而王瓊也會成為護國功臣。

成王敗寇。

楊廷和見張永的名頭,是讓其作為跟張太後聯絡的引線,著其先去拜見張太後,再以張太後的名義給他傳懿旨。

楊廷和不是傻子。

張永現在已經倒台,屁都不是,突然被啟用,自然會心向皇帝,要想讓張永明白自己去西北的任務,必須要有個人“點醒”他,那就是張太後。

楊廷和讓張永直接聽命於自己?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是……辦不到。

監軍太監別說聽命於內閣首輔,就算是私下裏有信件往來都是犯大忌諱的,楊廷和現在位高權重,自然也怕被人抓住小辮子,雖然他知道就算真是這樣,小皇帝也奈何他不得。

等張永來的時候,已是第二天下午。

張永剛去宮裏見過張太後,見到楊廷和時,滿臉的滄桑和落寞,沒有了當初身為大明護國太監時的風光。

張永最風光的時候,大明軍政體系一半人都是他的門生故舊,他的弟弟張富封泰安伯,另一個弟弟張容封安定伯,風頭無二,就連當初最得寵的張銳、張忠等三張太監,見了他都沒脾氣。

這才一年多時間,對張永來說,就好像過了一個世紀,早就是人走茶涼了。

“……楊閣老,太後娘娘吩咐,說是內三關總督,應該換一名勛貴,不如,讓壽寧侯或是建昌侯中一人前去。”

張永見到楊廷和後,先轉達了張太後的意思。

張太後聽說兒子要設置內三關的總督,還要派個勛臣過去,一想,我那倆弟弟因為這兩年械鬥之事正郁郁不得志,不如讓他們去立個軍功?

若是去三邊或者宣大,張太後肯定不會打讓弟弟領兵的主意,就在於內三關背靠京城,若內三關真有危險,直接把兩個弟弟召回京城就行。

這是一個“進可讓他人攻、退可自己扯乎溜之大吉”的職位。

楊廷和自然理解為何張太後會提到這一點,他道:“西北局勢混亂,只怕會有危險。”

不能明言拒絕,畢竟楊廷和現在需要跟張太後保持良好關系。

張永道:“若真是兩位國舅之中一人隨軍的話,在調遣方面,或是……呃……”

張永沒說得太明白。

但其實間接在提醒楊廷和。

雖然我張永可以聽命於你,但今非昔比,軍中沒什麽號召力,若是唐寅跟懷柔伯施瓚連成一線,那我張永去了也是個擺設,還不如讓張家一個混世魔王去,有個專門攪渾水的,那內三關絕對熱鬧,唐寅的命令恐怕走不出他的府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