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母“慈”子“孝”(第2/2頁)

楊廷和心想,你知道還說要保留西山煤礦?

張太後又道:“但問題是,先前幾代,西山早就有人開煤窯,若是民間開而官家卻不能開,難免百姓中會有非議聲。

“雖然哀家知曉,諸位卿家的意思,想要維護我大明安穩,並非為一己私欲,但始終還是要避免民間閑言碎語傳播開來。”

朱四眯眼打量楊廷和,見對方緊繃著臉,不為所動,當下像是想開了一般,對張太後道:“母後,兒先前不過是想以開礦的方式,為朝廷解決錢糧缺口,近日戶部已在調遣錢糧,將東南海防缺額補上,其實兒也沒必要再堅持,先前因此跟朝中一些大臣產生誤會,實在不應該。朕先認錯。”

張太後面帶欣慰之色:“陛下,如今你已隱隱有了你父皇的風采,你父皇在朝事上,偶爾也會有些小執拗,但後來就想開了,怎麽都不能虧待一心為你和大明江山社稷著想的肱骨大臣啊。”

話說得漂亮。

連孫交聽了都心生敬意。

話說以往孫交也有點看不起小皇帝,覺得朱四任性妄為,就算昨日朝堂上楊廷和咄咄逼人,不似人臣,但皇帝的表現也不像是個睿智的君王,但今天再看小皇帝……怎麽看都是虛懷若谷的明君聖主。

一天就能變化這麽多?

孫交不由打量旁邊的唐寅一眼,心想你們教導小皇帝的本事挺高啊,真想請教你一下,你們是怎麽讓小皇帝變得這麽“乖”的?

楊廷和等幾名閣臣聽了這話,心裏七上八下。

若是現在再堅持的話,明顯就是不給太後和皇帝面子,尤其人家皇帝都把軟話先說出來了,這是在給你楊廷和台階下。

你楊老頭不會不好好把握住機會,非要鬧到底吧?先前你還可以對皇帝說,不服去找太後論理,威脅盡顯。

可現在人家太後都出面勸和,你楊廷和再說什麽?

張太後道:“哀家之意,也不是要動大明的龍脈,西山開礦,還是要低調為之,也不能讓民間對此事再有議論。另外呢,陛下呀,你先前要把西山的煤窯賣給那些商販,哀家看來大可不必!”

朱四苦著臉道:“母後,其實兒也不想如此,這不是朝廷連彌補東南海防的銀子都湊不出來,兒想開礦……苦於沒有啟動資金,內府能調動的錢糧,都被兒用作軍需,實在沒辦法,才如此的。”

說得很委屈。

內府本該屬於皇家用度的銀子,朕沒拿來享樂不說,全都拿去填補朝廷虧空了。

沒銀子開礦,才想著去民間募集。

就這樣還被大臣當作是胡作非為的君王,朕心裏憋屈得很,母後可要為兒做主。

“那你也該提前跟幾位閣老大臣商議好,何至於提前不說,等事發後再議?你讓那些王公大臣怎麽想?規矩還是很重要的。”

張太後似模似樣教訓兒子。

但明眼人如楊廷和,早看出來了,現在張太後因為兩個弟弟的利益受損,再加上皇帝在她這個“後母”面前說了軟話,張太後想以此來收攏小皇帝之心,這才出面幫忙說話。

這是母親在教訓兒子嗎?

簡直是母子倆唱雙簧,打大臣的臉啊!

可人家說得沒問題,面子上,太後在幾位大臣面前教訓了皇帝的不善之舉,這面子給得很足了。

還是那句話,你楊廷和若是不服,下一步你還指望張太後跟你聯手把小皇帝的皇位給廢了不成?

楊廷和心中異常焦慮。

一旁的蔣冕暗中扯了楊廷和的袖子一把,意思很明顯。

小皇帝在事情發生後,不去胡攪蠻纏,表現出了極高的政治素養,用策準確,跟太後搞好關系,弄了這麽一出母子情深的戲碼,太後站在新皇這一邊,我們就必須要在這件事上服軟退讓。

否則我們連道義上的正義都失去了!

朱四道:“兒臣其實只是立功心切,想讓別人知道兒配得上這皇位,有時是操之過急了一些……兒承諾,以後做事,一定會講規矩,凡事都跟諸位卿家商議清楚,不會再私下行事。”

“好,好。”

張太後用滿含期許的目光望著朱四。

沒辦法,誰讓她的親生兒子死了呢?

現在不靠朱四,還能指望誰?

難得朱四現在看起來一副孝順的樣子,這種事上沒理由不站在兒子一邊。

換別人來當皇帝就更好嗎?

未必吧!

張太後隨即望向楊廷和,道:“楊閣老,不知您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