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行百裏者半九十(第2/3頁)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遠遠不止一個,所以這四年裏,大明內部的運輸調度和道路條件,著實又浴火涅槃一樣升級了一大台階,為後續往西北前線集中調運軍糧,降低了成本——

畢竟原本情況下,四川和湖廣的糧食要運到陜甘供西北軍打仗,也得先順著漢水、長江東下,到合肥才能轉入淮河、再利用大運河體系轉入黃河。(四川是不可能直接走陸路棧道翻越秦嶺的,那條路諸葛亮試過,損耗太大。走一萬裏水運的成本都不如翻越秦嶺幾百裏的損耗大)

而現在,四川和湖廣的糧食,就能省掉從襄陽到合肥的這一千多裏水路,一往一返加起來算兩倍,能省下兩千八百裏水運航程,這可都是成本。

……

而除了這些交通基建設施的進步,大明這五年裏還在其他科教領域,取得了不少進展。

科技的發展,可是不會因為自然的災害而拖延的,科研自有其節奏,只要基礎經費夠,科學家閑著也是閑著,總要弄點東西。

而這五年裏,羅伯特·胡克雖然沒能把“瓦特蒸汽機”改良出來,那還差得太遠。可其他周邊小發明卻沒少搞——當然,是大明科學院和各大研究所、還有南大的諸多學者共同努力的結果,並不是胡克單打獨鬥的。

包括歷史上1735年才被英國人發明出來的航海鐘,如今終於被大明提前55年發明出來了,而且還一上來就同期進行了小型化實驗、用了標準化彈簧和標準化齒輪制造的擒縱裝置,讓“抗顛簸的航海鐘”,能夠在後續幾年內,就小型化成懷表。

這玩意兒一出現,大明的航海事業肯定會進一步蓬勃發展,因為終於可以使用近代化的“精確確定經度航行法”了。

在沒有精確計時、不會被海浪顛簸導致快慢的航海鐘之前,人類航海是非法精確確認自己所處位置的經度的。這也就導致很多航行只能用緯度航行法,沿著一個緯度正東正西航行,以免偏航。

配合上經度航行法之後,海船能在海上航出更多直奔目的地的精確航線,平均算下來,能節約一到兩成的航行裏程,也就能在原本基礎上再降低一兩成的航行時間和航行運輸成本。也能更方便地井噴式地理發現、更精確地測繪海岸線地圖。

除了航海鐘之外,作為胡克助理的安東尼·列文虎克,也毫不意外地在大明內務府的資金材料支持下,發明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顯微鏡,並且第一次觀測發現了細菌等微生物——

這事兒也沒什麽好奇怪的,因為世界上第一台顯微鏡本來就是列文虎克發明的。只不過原本的歷史上他在荷蘭時沒那麽多人支持,要花自己的錢搞研究,就慢一些。現在到了大明,各種光學打磨耗材和光學玻璃基料隨便他用隨便他花,自然進展飛速迅猛。

而顯微鏡的出現和微生物的發現,當然又讓大明生化環材領域很快就能迎來一波新井噴。比如都有人開始搞歷史上“巴氏殺毒法”的對比研究了。

反正現在有顯微鏡,可以看清微生物的生死,那就可以精確觀測各種藥物和衛生手段的殺菌效果了,這絕對是一個質變。

光是大明科學院下屬幾個研究所,這兩三年裏對於各種食物軍糧保鮮技術的對比研究,就讓大明的遠征後勤保障穩定性,又上了一個台階。

一些惠而不費的小措施小規章,和預處理的技術手段往上一堆,就讓大軍軍糧變質吃壞肚子的概率明顯下降了一點。

除此之外,比航海鐘和顯微鏡再档次低一些的小科學發現發明,在過去五年裏起碼又堆積了十幾項,

什麽反射式望遠鏡、潛望鏡,八十錠小宛紡紗機,砸棉機,改良式的手搖縫紉機、初代腳踏縫紉機……朱樹人都數不過來了。

大明朝廷在看到“科教興國”的希望後,對南京大學和大明科學院的支持力度也變得更大了,同時還開始琢磨另外兩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那就是準備酌情允許各省自籌經費、設立每省一所理工科大學,就比照南大的辦學方式。

於是,在過去三年裏,大明在各省的科教籌備方面,下了不少力氣調研和預熱,進行人才儲備。

可惜因為理工科人才的絕對數量還是不夠,最終只能暫緩,改為分成幾個小步驟走。

第一步就是立刻進行南京大學的新一輪擴招,這事兒是從小康十八年、也是南大建立的第十一年開始的。從此,南大的每年錄取人數,從原本的每年600人,進一步一次性擴充到1500人。

不過擴充之後,也附帶著一個待遇降低,那就是以後南大的畢業生,將不再按照舉人待遇侯選派官。

換言之,“讀完南大也有機會做官”的待遇,到南大的第十屆學生為止,以後就沒這種好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