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讓皇帝自發產生迫切感(第3/3頁)

在蒸汽飛輪的動力驅動下,48個紗錠的撚繞速度運轉得非常均勻、平穩。

沒有出現水車動力紡車動力輸出忽大忽小、一旦力量變化過快,部分紗線短時間內張力變化太大,就容易崩斷的故障。

朱慈煜完全知道這意味著什麽。也就是如果倒退四十年,倒退到崇禎十年左右、他出生前十年,當時的紡紗女還得手繞紗錠。

而現在一台蒸汽機拖一台最大號的小宛紡紗機,只要給夠水和煤,就能自動生產、抵得上四十年前五十個民女的紡紗生產力了。

這可是一種只要煤夠水夠、就能生生不息源源不斷生產的力量!

為了保護和強化這股力量,為了讓這股力量繼續自我進化,大明確實需要在制度上進行調整和保護。

曾經的《大明律》,曾經的各種已經落後的絆腳石,都必須要調整了。

朱慈煜很想改變,但他忽然覺得,自己一時不知道該怎麽幹。於是乎,時隔至少五六年了,他又升起了一股年輕時主動求知的心態,不由自主請教:

“父王,您見多識廣,孩兒很想做一些大刀闊斧的改變,讓大明的法度適應得了這種力量,但孩兒一時迷惘,竟想不出從何下手。父王能否點撥一二?”

朱樹人內心暗笑,這小子果然還是要主動來求教了,那就不是他喜歡說教、爹味太重了。

“過去十五年,前半段我大明改革了稅制,進行了廢丁分籍為主,提升了工商稅的比例。後半段實施了數理科的改革,增加了新的選官選才渠道,辦理了南京大學。

如今改錢和改人的法,都推進得差不多了,朝中新學人才漸漸增多,是時候對大明最後最悠久的頑疾進行攻堅了。

眼下應該要改官制,改《會典》,從根子上重新制定《大明新律》,突破當年太祖時定下的‘後世子孫只能法外加例,不能修改原始《大明律》成法’弊端。

大明如今有國已近三百一十年,中間幾乎傾頹,最後卻如光武中興一般涅槃重生。自古唐朝也已不如我大明國祚長久,兩宋也只比我大明如今的歷史多了僅僅數年。祖宗之法已經徹底超過了一個王朝有活力的年限,必須做出根本性變化了。

相信大明中興數十年國力的蒸蒸日上,以及大明國祚長於前朝,會讓天下人看到大明的底氣,都支持這個變化的。”

朱慈煜點了點頭:“好,那就從長計議,力爭再花五到十年,把第三階段的硬骨頭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