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讓皇帝自發產生迫切感(第2/3頁)

而大明眼下發明的很多領先科技,都還集中在生化環材領域,而那些領域的配方如果保密得好,能吃獨食撈好處的年限,是遠遠超過20年的。

就好比後世可口可樂的配方,雖然到了21世紀早已不是秘密,但至少在可口可樂誕生的最初半個多世紀裏,同行競爭對手也沒法化驗出它的成分,因此可口可樂公司才不會傻到去給配方申請專利、然後公開配方。那樣最多只能吃20年獨食,20年後別人不就能白漂了麽?

所以,是否推進專利制度,需要跟時代結合。只有時代進步到工業歌命即將開啟、很多技術創新就算不申請,在別人的拆卸逆向研究山寨之下,也撐不過20年保密期,這時候才是專利真正發揮威力、繼續確保人民科技創新的保駕護航神器。

但不管怎麽說,朱樹人覺得,大明在這些方面的立法和制度建設,必須做出一定的配套了,如果管理制度不能與時俱進,最終就會出現“落後的生產關系制約了生產力”。

如今已經是小康十五年,本來就到了他當初制定的“大明第三個七年計劃”的開始之年。雖然如今因為種種變故拖延,還沒幹掉西北準噶爾部的噶爾丹,但大明自己的改革和種田發展,並不該受外部環境的拖延,該幹的事情還是要幹。

……

於是乎,在視察完胡克的紐科門蒸汽機樣品後,朱樹人足足閉關冥思苦想了大半個月。埋頭寫寫畫畫紙上談兵做了一些政策規劃,

然後才出關,召集了皇帝兒子朱慈煜,和首輔表哥張煌言、次輔大舅子方以智、科學院院長老婆方子翎,幾個人閉門開了一個關於未來幾年繼續深化政策變法的內部會議。

至於原本的掛名內閣首輔史可法,說句題外話:非常不幸,人都有生老病死,史閣部最終沒能熬過剛剛過去的那六七年和平種田期,最終在四年前病故了,享年七十歲,

史可法能活到這年紀,在當時也算高壽了,壽終正寢,晚年也過得非常安樂,在朱樹人給他特供的療養院裏累計住了十幾年。

人都到齊之後,朱樹人也不急著直接宣布自己的想法,因為他兒子畢竟都三十歲了,不能再跟對付少年人那樣教他做事,還是容易引起壓抑和反彈的,所以需要讓朱慈煜自發感受到做某些事情的迫切性。

因此,朱樹人先帶著大家不談事,只參觀,去看了一下胡克的蒸汽機。

那台蒸汽機,已經比半個多月前朱樹人第一次看到時,又稍微微調了一下,主要是臨時加裝了一個冷啟動的搖把手柄,可以讓啟動慣性更快建立起來,開機前的折騰鼓搗時間,也能因此縮短個好幾分鐘,看起來流暢些。

而別的地方暫時還都沒改,畢竟給胡克的時間還太短。

看過蒸汽機靠著燒煤燒柴產生的動力、自動向外做功,朱慈煜等人也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隱隱約約覺得當今之世,真是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日新月異的變化太多了。

而因為在科學院的研究所裏,不便於展示挖礦提水的活兒,所以這台蒸汽機的動力輸出端倒也沒跟汲水泵來演示,而是在朱樹人的親自授意下,在過去這半個多月裏,臨時改裝了一台實驗款的、紗錠數量最多的小宛紡紗機。

傳統人力的小宛紡紗機和繅絲機,如今普遍可以做到同時牽引五個錠甚至八個紗。其中五錠的紡紗機,早在崇禎十六年時就造出來了,八錠的也是隆武二年的老型號了,距今都過了足足二十多年,早已在全國全面普及。

再往後,科學院其實也一直有鼓搗紡紗機和繅絲機、織布機的後續改良。

甚至董小宛本人年紀大了之後,沒什麽男女方面需要侍奉朱樹人的,從四十歲那年開始,董小宛也漸漸閉關潛心,回去琢磨她少女時代家裏開繡坊那點技藝。(董小宛只比朱樹人年少三歲,所以現在也已經是五十歲了,年老色衰閉關琢磨織機已有十年)

所以,後續二三十個紗錠,甚至更多紗錠結構的紡紗機,也都有陸續造出來,只是缺乏市場的檢驗。那些二十多個紗錠的,好歹可以用於水車動力驅動的紡紗機,再多的話,水車動力輸出不夠均衡,很容易出故障,也就只停留在測試原型機的層面。

這個機械研發速度,嚴格來說也不算快。在平行時空的西方歷史上,珍妮紡紗機在最初誕生後,從五個紗錠走到三五十個甚至更多紗錠,也同樣花了幾十年。後續都只是工程磨合和機械優化的活兒,並不存在質變。

而如今,羅伯特·胡克造出了紐科門蒸汽機,這總算為超過三十個紗錠的紡紗機,提供了用武之地的動力源。

此時此刻,在皇帝朱慈煜和其他閣臣面前的,就是一台胡克造的蒸汽機,在輸出端拖了一台董小宛親自造的最新48錠並行紡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