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打好基礎的恐怖潛力(第4/4頁)

任何新生事物在剛剛出現時,都是賠本的。大明有國家機器撐著,還有六年多前攻破馬尼拉時從西班牙人那兒搶來的五千萬兩白銀、兩百萬兩黃金可以隨便花,這點事情完全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於是乎,標準化的金屬螺絲、攻絲生產工具。標準化的齒輪,還有滾齒條。都被先後發明了出來,並且用到了工程設計實踐中去。

甚至還有一些軟金屬的螺口磙壓加工工具和工藝,能非常廉價地制造類似於後世電燈泡螺口那樣的結構部件,還有標準化的硫化橡膠密封墊圈……這些機械設計領域的工業基礎設施,讓後續的機械研發,完全可以事半功倍。

也正是這六年的積累和打下的堅實設計思想基礎,才有了朱和坦手上這塊去年剛生產的新式懷表。

哪怕它的走時精度只比朱和坤手上那塊五年前的提高了零點二秒,但假以時日,後續提升潛力不可限量。

畢竟這上面已經用了標準化滾齒條生產的標準齒輪、用了標準橡膠密封圈初步防水、還用上了最小號的標準化螺絲來固定殼體。

三個皇子對祖父的教誨,聽得似懂非懂,也不知如何評價,只是隱約內心記住了“能夠不重復做的事情,就盡量不要重復做,用機械和分解來幫人代替重復的事情”這個思路綱領。

而就在三個皇子依然有點將信將疑的時候,有侍從過來通稟了一個好消息,恰恰就能證明朱樹人指導思想的高瞻遠矚。

那好消息是大明科學院的機械研究所為朱樹人帶來的,似乎是有一件基於朱樹人上述指導思想的創新產物,終於有了眉目了。項目主導人也是前幾年倫敦大瘟疫後從歐洲挖回來的胡克等人。

朱樹人聞言頗有些興致,臨時決定去視察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