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打好基礎的恐怖潛力(第2/4頁)

朱慈煜當時二十五六歲年紀,也正在好色之年,來者不拒酒色傷身了好幾年。

最後,從小康九年開始,皇長女率先誕生。次年冬天皇次子也誕生了,後來從小康十二年到十四年,又陸續生了三子六女,可謂人丁爆棚。

到了眼下小康十五年春,朱慈煜一共有一個七歲的、先天不足虛弱還有點弱智的宮女所生皇長子。一個五歲的皇次子,還有三歲、兩歲的兒子各一個,最後的第五子則剛剛才生下來還不滿百日,出於繈褓之中,一共五個兒子。

從皇次子開始,到皇四子,都是分別三母所生,他們的母親如今也都還是貴妃(貴妃上去還有一級是皇貴妃,再上去是皇後,這三個女人如今都是貴妃,都平級處於第三級)

所以朱樹人覺得,未來他需要培養的“好聖孫”,也就要從這三個皇子裏產生了。

因為再小的話,等到朱樹人自己都衰老不能理事時,對方也未必能成年、看得出是否出息品性如何。朱樹人等不起那麽多年。

而另一方面,其實古代男人到了三十歲以後,繁育的效率就開始下降了。就算依然好色,以明朝皇室的基因,其實很難再有什麽好的種子。

比如別看當初萬歷帝喜歡鄭貴妃和小兒子福王朱常洵,可朱常洵也是萬歷帝24歲的時候就有的兒子,而作為長子的光宗朱常洛其實在萬歷19歲時就生下了。

同理光宗朱常洛的兩個當上皇帝的兒子,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也分別是朱常洛23歲和29歲的時候生的。而且朱由檢已經是朱常洛最小的未早夭的兒子了。

說白了,帶著明朝皇室基因的人,後期就很少能四十歲再有健康子嗣的,三十出頭基本就看到頭了。

朱樹人對這個問題想了很久,還復盤了歷史數據,覺得好歹有三個精挑細選的樣本可以篩一下了,也夠用了,肯定比他們的爹那一代完全沒得選要好很多,也能扭轉此前特殊時期落下的基因劣勢。

而之所以皇五子這個幼孫也被朱樹人排除在外,也是因為這個皇五子跟皇次子是一母所生。所以哪怕將來把他的母親立為皇後,這孩子也成不了“嫡長子”,最多只是“嫡次子”,因此為了國本穩定性,不予考慮。

朱樹人還是非常有原則的,哪怕他可以操縱將來不能生的病秧子皇後死後,哪個貴妃給兒子當新皇後,但他依然要保護明面上的“嫡長子繼承制”。只要不是某個貴妃的第一胎男丁,依然不能作為候選人。

經過最近一兩年的觀察,朱樹人意識到五歲的皇次子朱和坤、因為事實上待遇近似於皇長子(唯一的哥哥是個病弱殘疾之人),所以性情稟賦也比較跋扈剛毅,

好處是做事決斷,但也因此容易魯莽好大喜功。學習上也不用心,但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倒是能孤注一擲投入專注。

皇三子朱和坦三歲,勉強也能看出些品性端倪了,學說話、辨識都算是早慧的,比他二哥同齡時認識更多的事物,說話也更全,也懂分辨是非。但因為年紀還小,暫時看不出其他有沒有什麽性格上的優劣,各方面比較平穩。

皇四子朱和址才兩歲,就更看不出性格問題了,從學說話認東西的進度來看,是不如三哥同期的,比較自閉非必要基本不跟人交流。只能再觀察一兩年,看看有沒有改觀。不過這孩子為人上倒是不驕縱,像窮人家的孩子一樣聽話。

……

這天午後,朱樹人親自跟三個孫子讀完了一本大明科學院最新匯編的博物學圖本,上面介紹的無非是各種珍禽異獸的分類、產地。

讀完之後,他又帶著三個孫子去江寧動物園遊玩了一番,讓他們對照著圖冊辨識各種小動物。

攝政王帶著孫子們遊園,當然是會封館的,這也不算什麽特權,畢竟是帝制時代,平時能讓百姓參觀已經是非常與民同樂了。

半個下午的遊覽,最終還是皇三子朱和坦學習速度比較快,對於祖父教的東西辨認得比較精準。

於是朱樹人最後拿出了一塊大明科學院去年剛造出來的新式懷表,獎勵給了朱和坦,勉勵他珍惜時間,好好學習。

懷表這玩意兒,按照西方的文獻記載,1462年就出現了,但最早無非也就是一個相對小型化的鐘,在走時精度和抗幹擾性方面跟鐘沒什麽區別。

真正後世能考據出有價值實物的懷表,大約出現在1510年前後,所以如今也不算稀罕了。大明早在天啟年間,就見過最早一批的西方傳入懷表,沒有發條,沒有齒輪擒縱機構,就是個小號西洋鐘。

不過眼下朱樹人能煞有介事地拿出來獎勵孫子,這塊新懷表肯定是不簡單的。

相比於舊式懷表,這款新貨對於顛簸導致的走時不準,已經有了相當的抗幹擾能力,也用上了相對標準化的齒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