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科教不是分贓,需要實事求是(第3/3頁)

朝廷宣布,至少五年之內,不會考慮任何變通。因為眼下最需要的,是盡快擴大大明的數理人才群規模,要把有限的資源,教育出更多實幹之才,現在還不是分贓的時候。

將來,可以酌情按照每二十萬戶人頭稅或田賦納稅人口,給一個南大入學名額,分省錄取。

如此一來,也不用看各省的實際人口來核定名額了,因為隨著大明此前實施了工農分籍,人口本來就會出現流動,尤其是工業人口。要是還跟原來那樣很久普查一次人口、然後定死錄取數字,就不足以反映人口的實際流動。

不過考慮到邊疆苦寒之地對朝廷也有意義,可以在新科的考試中,給兵役人口和徭役人口予以優待。

所以每個省有駐軍兩萬人的,增加一個錄取名額,服役士卒子弟,可以在當地就近考試。有徭役人口滿五萬人的,也就是未來長期搞基建的“國家工程兵”,也可以給當地省份增加一個名額,役籍人口子弟也可以就近考試。

如此一來,也算兼顧了國防和基建,兵、役人口分別一個頂十個工農或四個工農,夠對邊地傾斜了。但入學之後,將來能不能畢業,還是要公事公辦,一碗水端平。通不過畢業考試,還是要刷去回家鄉當數學教諭。

朝廷的解釋在民間傳開之後,反抗的聲音自然也不得不小了一些,畢竟朝廷已經申明,這玩意兒跟科舉不一樣,不是一考定終身,而是會越來越寬進嚴出,進了南大也不等於就富貴,學不好照樣完蛋。

至於在這種情況下,依然要嚼舌頭搞事情的,朝廷自然也不會客氣。朝廷不會因言罪人,可對於造謠誹謗朝政的,也不會客氣。一旦發現有造謠的言論,錦衣衛就可以立刻抓人,革除功名。

如此恩威並施之後,新學的錄取方式,總算被天下暫時接受了。而朝廷在磨合了一個多月之後,到了這年年底,又額外拋出一個利好消息。

那就是等幾年之後,南大畢業生數量漸漸增多,就允許各省自辦大學,可以從南大畢業生和研究員裏聘用賢能,到地方任教。

省裏面的大學,雖然不能保證畢業後排隊候補授官,但是可以民間自行解決廠礦人才和研究所人才的不足。而且省裏面辦了學,各省布政使、學政都有權自行設定招考標準,要不要向本省生員傾斜,都是自己的事兒,朝廷不會幹涉。

朝廷只負責審核辦學資格、師資力量是否合格。

如此一來,想多一點人學數理化的,也不用都紮堆來南京了,只要不要求“包分配做官”,將來完全可以在自己省裏讀。

開了這個口子之後,各地也沒什麽好爭的了,反正朝廷的錢朝廷決定怎麽花,地方上自己的教育經費,地方上自己組織,朝廷也不伸手撈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