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有分數線的科舉(第3/3頁)

折磨了半個月後,十月三十這天,朝廷終於放榜。把全部錄取的第一屆三百名考生名單全部貼在貢院門口。

有些對自己成績自信的考生,自然會來親自觀看放榜,但那些有自知之明的,就不來自取其辱了,繼續秦淮河上買醉,期待有個奇跡,能有人上門報喜。

而看了張貼的榜單後,考生們還是感覺到了一絲意外與不同:數科的考試,居然不光要貼名次,還非常詳細的在每個人的名字後面,詳盡地寫上了應考者的算學、物理兩科各自多少分,以及相加的總分。

要知道,傳統的文科科舉,哪有給分數的,也就直接排個名次,但究竟誰為什麽排在前面,誰為什麽排在後面,根本就沒人知道理由。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麽,要品評一篇文章優劣,很多時候是沒有明確標準的。

但理工科考試就完全不同了,那都是客觀題,答對答錯沒什麽懸念,按過程步驟給分,也不容易歧義。

所以從榜單第一名到第三百名,每個人具體多少分,都是一目了然。因為肯定會存在同分的人,所以遇到同分的甚至直接按照“並列多少名”寫出,清清楚楚。

李光地和周培公當日也相約前去看榜,李光地就僥幸發現自己總分148,取在第五十三名,他平時算學有點功底,算學幫他拉了一些分數,可惜物理只是中規中矩,臨時惡補也只是中等偏上。看他的數學能進三四十名,但物理只在八十名開外,平均了一下取到五十多。

而周培公非常慘,居然在第二百六十四名,而且他仔細一看,發現居然有二十幾個人並列第二百六十四名,因為這二十幾個人都是剛好滿分200分的卷子總分才116。如果再少一分跌到115的話,那就只能並列二百八十幾名起了。

榜單最後實際錄取人數超過了三百人,達到了三百零九人。只因為從第二百九十七名開始,有十三個人同分都是112分,都並列,最後只好把這十三人都錄取了,也就超錄了九個。

不少考生看了這個張榜陣仗,也是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考試也太嚴謹了吧,直接公然把分數線和錄取者每個人的分數,全部公布出來了,比舊的八股科舉不知道要精確多少倍,輸的人也只能心服口服了。

往年的正常科舉,說好取三百人就是取三百人,文章肯定能分出一個高下,到了第三百零一那就是名落孫山,怎麽可能出現同分就得都取的情況。

而很快,隨著按精確分數錄取這個消息傳開,很多人又暗暗叫苦。有些人試圖查詢分數的產生過程,想要看卷子的批閱情況,對分數不服。

也有些人發現,自從用客觀數字定分後,似乎也不存在南北分榜照顧,以及特殊地域照顧了。朝廷這次考試的取士地理結構,似乎非常不合理。

有些人就聯想到了朱元璋初年的南北分榜,以及後來的東西分榜,幻想著鬧一下,為自己的家鄉爭取權利。

人過一百形形色色,懷著各種利益考慮的人,都開始活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