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有分數線的科舉(第2/3頁)

小弟已經聽說了,這數科的入學試,還是看排名的,無論分數多低,只要是前三百名,都能入學。但將來數年苦學後的結業考試,卻是要看分數的。

如果不能達到六成的分數,便是學夠年限,也不得結業。若是不能達到七成的分數,縱然勉強結業,實授職務也是遙遙無期,說不定要去科學院實習。”

周培公聞言,下意識點了點頭:“我也聽說了,並不是眼前這一考過了就行的,數年之後還要看數理學得如何。不過既然結業並不規定多少人黜落,只看分數,說不定只是一個恩自上出的把戲呢。

就好像會試之後,也不是一考定音,還有殿試嘛,可殿試誰會去黜落人?無非是為了天子門生而已。”

周培公以舊例揣度,覺得將來南大的畢業考試和眼下入學考試的關系,無非就是跟禦前殿試和禮部會試的關系一樣,肯定是“嚴進寬出”,後續的畢業,只是皇帝為了施恩的把戲罷了!

……

一大群人熙熙攘攘完成檢查,終於進入貢院應考。

整個過程,李光地還是感受到了一些額外的尊重和便利,讓他挺意外的。

比如在考生進場的時候,就只是核驗了身份,但並沒有嚴格搜身,沒有辱及斯文。

剛才他還看到個別考生心裏不踏實,為此質問了搜查者。

顯然是因為發問者膽小,絕對沒有夾帶。而看核驗官連搜身都不仔細搜,萬一其他同行帶了小抄,那他們這些老實人不就吃虧了麽?

要是能擠兌住核驗官,哪怕只是搜出幾個夾帶小抄的,革除其功名,廢黜其考試資格,那自己不也能多去掉兩個競爭對手,沒那麽卷了?

零和博弈的仕途爭競,從來都是這樣的嘴臉。

然而,核驗官卻非常不屑地正面回應了那幾個質疑考生:“朝廷體恤士人斯文,不予脫衣搜身,爾等還待如何?這是朝廷德政!你當這是考八股呢!考算學、物理就算讓你抄幾個公式又如何?不會算就是不會算!”

這事兒也就很快不了了之,大家全部進場,略作準備就開始發卷,答題。

考試的內容也比較快捷,理科的部分第一天就全部搞定了,上午考數學,下午考最基礎的物理計算和一些博物學常識、化學常識,

李光地仔細看了一下卷子的考察範圍,也都是朝廷前些年通過大明科學院出版的科普讀物裏涉及到的內容,並不存在拿冷僻的知識偷襲,所以對於平時就有心讀點科學院雜書的考生而言,等於是憑空撿了便宜了,他們的興趣愛好剛好撞上了考核內容。

各人便各盡其力,能做出多少就做多少,做不出也不去多想,都覺得其他考生多半也做不出。

總體來說,這次的卷子還是很簡單的。至於微積分之類最新的數學成果,當然不會拿來考考生了,那也太難了,全大明沒幾個人能做得出來。

微積分的內容,都是要考生考上南大之後,後續幾年需要去學的,甚至包括“導數”和很多後世高中生學的代數和幾何內容,如今也都要大學裏才學。

換言之,要是有一個後世的穿越者過來考這兩張卷子,就會發現,其中的數學知識,最多也就是初一到初二的水平,無非是把其中的多元方程組的X/Y這些替換成了甲乙丙丁,減少了西文字符的用量。

至於其中的物理考試,基本上也就是牛頓三定律的勻速計算,以及物體質量體積密度各種基礎幾何應用計算,還有光學的幾何計算。

其他後世初中物理的熱學和電學部分,如今則完全不考核。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生物博物學的讀圖題和化學現象常識。

物理卷或者說科學卷的最後的一道、用來拉開學霸和學渣分值的終極大題。也不過是告訴你某幾顆星球之間的引力大小和軌道距離、讓你計算維持繞行所需的離心力/向心力大小,然後再算出軌道運動的線速度和公轉周期。

後世但凡有個中考過線水平的物理答題能力,拿到大明來都能中舉。

……

考試之日很快結束了,李光地、周培公等人喜憂參半,

李光地覺得自己考得還不錯,而周培公顯然臨陣磨槍磨得不咋滴,數學和物理最後都有大題完全憋不出一個式子來,只能寫一個解。

一大群應舉考生在南京城裏廝混對答案,也有裝鴕鳥考完只想等成績,根本不敢對答案的,只管在秦淮河上醉生夢死麻痹自己。

據說那幾天裏,要想刺激得罪一個讀書人的最好辦法,就是在秦淮河上看到一個左摟右抱但仍然面色憂慮的書生,然後就湊上去給他報今年考卷的標準答案。

那麽對方一般就會惱羞成怒、抄起硯台或者酒壺砸人,再瘋狂用袖子捂住耳朵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