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第3/3頁)

因為他知道,自己腳底下肯定埋了一個不小的雷。

所以,在小康三年正月,過完元宵節後,他在一個機緣巧合的時機,又遇到了朱樹人派來浙江檢查相關試點工作的姚啟聖,就把自己對壞賬的隱隱擔憂,和盤托出了。

“姚先生,這放貸試點和鼓勵貧農擴田,倒是完成得不錯。可是這七八萬貧農改工籍、剩余貧農戶均田地翻倍有余,代價肯定也是很大的。

本官雖拿不到具體數字,但估計這七八萬戶改籍的工人裏,可能也就最多五六萬是安心留在本鄉做工的。

至少有兩萬戶,都是渾水摸魚,順勢騙貸,估計多有青皮刁徒,最後肯定想卷錢跑路,或幹脆耍橫無賴——因為本官這兒最終核查到的貸款買田後又賣掉的人,至少就有兩萬戶了,還不能保證今年明年會不會有更多的人,在首次還貸前賣田。”

張世鵬也知道,那些壞賬風險戶,未必現在就回卷款走,因為眼下還不迫切——朝廷放的貸款,並不是放出去後只過一年,就開始往回收按揭的。因為要考慮到很多人剛擴大生產,投資也比較大,錢都占住了,直接逼收按揭很有可能收不上來,還鬧出亂子。

所以這種經營性貸款,一般都是買田後第三年,才開始收按揭年供。既然去年年底貸的款,現在還沒到開始還款的時間節點,那些人也就沒必要太急著跑。完全可以再觀望觀望,或者在本地找找更好的時機。

逃跑和跳槽也不能隨便跳的嘛,不得找個能“漲薪”的機會。

所以,面對張世鵬的擔憂,姚啟聖倒是沒那麽緊張。他一臉崇拜地對張世鵬轉述:“王爺早就想到這種可能性了,你這兒是試點,只要你本人清廉無私,沒有從中騙貸牟利勾結。

就算最後有一點壞賬率,王爺也不會怪你的——第一個吃螃蟹哪有不被鉗的,不過,官府也要做好宣傳,安定住人心,盡量潛移默化把還款期限多宣揚宣揚,讓心懷鬼胎的人別太急著跑,就算你盡到職責了。

另外,真到了距離還款期限不足一年的時候,杭州府就該做好封境的準備,到時候要嚴查背井離鄉的人,逮到有欠著朝廷放貸的,絕對不允許出鏡,抓到一個就要看管起來——那樣,就屬於惡意欠貸潛逃了。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稍微提前設套動手。”

姚啟聖這一年多裏顯然也不是白混的。他天天就琢磨著如何防止騙貸壞賬逃跑,

加上他經常會向朱樹人請示,而朱樹人終究多了幾百年的對金融騙貸的見識和防範,

往往偶爾一個點撥,就能讓姚啟聖這樣的奸人奸詐程度倍增。

所以對於如何盡可能堵漏,姚啟聖其實已經想得很多了。

張世鵬被他安慰後,倒也稍稍放心。只是夕惕若厲,時刻確保自己沒有被腐蝕貪私,知道只要自己沒有主觀惡意,最後王爺的清算就落不到自己頭上。

整個小康三年,稅改廢丁分籍放貸,有條不紊地繼續推進著。反正這一年也不用還按揭,民間心懷緊張的無賴也被盡可能多安撫住,沒有鬧出什麽問題。

畢竟這些無賴也都很窮,想出遠門也不容易,估計一輩子只有一次下注機會,哪能不慎之又慎呢?沒到緊要關頭,是不容易下決心的。

在這種溫水煮青蛙的拖延擱置矛盾處理下,時間也就悄然來到了小康四年,一切看起來表面上都還很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