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青苗法本身沒錯,錯的是在宋朝這種懦弱的朝代使用(第3/3頁)

而經過核算後,被認定為反面典型的則是高淳縣。當地有兩個舉人和一群秀才,抱團不肯繳納代役錢糧,理由還是“有辱斯文”。

他們覺得作為讀書人,就不該服役,所以哪怕是為了不服役而交錢補貼服役者,他們也不能接受。因為交了這個錢,就顯得他們“法理上原本應該被納入徭役候選名單”,覺得受到了屈辱。

而對於這種刺頭,朱樹人當然也不會手軟。把知縣和戶曹的人處罰完之後,直接把帶頭竄連拒不繳納的人,革除了功名,然後依然要求他們必須交。這樣他們沒有了斯文,也就不存在有辱斯文了。

朝廷這麽做,好歹還是尊重了私有財產沒去侵犯,畢竟沒有沒收他們的家產,也沒直接搶。旁人看事情沒有鬧大,也就沒有響應,這事兒就算這麽過去了。

畢竟只是先在一個府的範圍內試點變法,還是天子腳下,能有多大反抗?對付這些人,也不便弄得到處濺血。真正的大頭都在後面呢。

……

時間轉眼來到小康二年,朱樹人定下的一切發展基調都繼續穩步推進。

九州、蝦夷、東北,全部按照新的節奏開始了基礎建設和肅清地方。化工產業和農業品種改良有條不紊地照著時間表執行。

而廢除農業丁稅和士紳一體納糧的試點,也順利推廣到了南直隸的大部分地區。

按照原本的計劃,如果前一年的試點順利的話,今年是應該先推廣到南直隸全境的。但最後到了實施階段,經過評估考察,朝廷還是臨時微調了一下,豁免了南直隸的江北諸府,

也就是把揚州、淮安、鳳陽、安慶、廬州給豁免了,可以等到小康三年才繼續試點。

之所以這麽定,也是考慮到江北的人口密度遠小於江南,尤其鳳陽和揚州淮安當初是被清軍肆虐禍害過的,只有安慶廬州等地僥幸部分豁免。

所以這些地方沒有那麽多擁有農田太少的農籍人口需要擠出為工人,當地的工業發展也太慢,就算擠出勞動力也接不住。

不過,考慮到小康元年的試點確實很成功,因此朝廷認為推廣的規模不該改變,只是具體對象調整。

把南直江北五府拿掉後,就重新填補上了江西的九江府、南昌府,以及浙江的湖州府、嘉興府和杭州府。這樣去掉五個府加上五個府,試點規模還是跟原來一樣,也算朝廷言而有信,不會朝令夕改。

相比之下,江南的江西和浙江,都是從未遭受過明清戰爭兵災的,當地人口至今還是有點稠密,工業又發達,還有大量只有一畝三分地的小農戶,非常適合讓其中一部分人改行。

當然,朝廷也不會逼迫貧苦農民白白改籍。所以姚啟聖勸說朱樹人實施的“朝廷提供的、專供中下農申請的經營性貸款”,也適時在當地出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