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青苗法本身沒錯,錯的是在宋朝這種懦弱的朝代使用(第2/3頁)

這樣一來,王安石搞青苗法時,當然對那些青皮無賴毫無辦法了,因為這些人恰恰是能折騰的。而順民都是“沉默的大多數”,在宋朝各方都在侵害沉默者的利益,

挨打了都不敢喊疼的人,在宋朝就屬於活該死。

而這要是擱在如今的帶英,敢惡意借貸銀行的錢,那分分鐘流放北美了有木有。再過個一百年,要是米國獨立了,那還會流放澳洲。

只不過現在澳洲紐西蘭那些地,都是楊森·塔斯曼幫他朱樹人勘探的。朱樹人完全可以把惡意貸款賴賬的刁民先流放黑龍江和九州島、蝦夷島。那些地方將來要是還飽和了,那就流放澳洲。

這樣一來先禮後兵,反抗新法的人基本上也就肅清了。

旁觀者也不好多指責,因為朝廷確實已經很溫和了,甚至都允許對方先借錢擴大生產,除非是借了錢沒好好用,惡意老賴,才會被流放海外。

大明要學習宋朝經濟建設好的地方,但唯獨不能學“誰嗓門大誰有理,誰能折騰誰受詔安”的毛病。好在這一方面,也是大明難得做得比較好的長處,完全可以發揮——當年崇禎可是寧死都沒服軟。

朱樹人內心把大致的招數脈絡梳理清楚,也就放心敢重用姚啟聖了。

“今年你先回溧陽縣好好幹,如今稅還沒收上來,看不出成績,不好直接提拔你。但只要今年夏秋稅表現好。完稅後孤自然會提拔你到應天府的戶曹公幹,後續推廣試點,機會還多著呢。”

姚啟聖聞言,再次噗通跪伏在地:“學生銘感殿下知遇之恩!”

……

此後幾個月,大明的“廢丁分籍”改革,也就循序漸進順利推行下去。

朱樹人答應的“按照山區和平原區別對待、設置不同的農籍人口每戶田地面積下限”,也正式補充到了新法中。

只不過,應天府畢竟絕大多數地區都是富饒的平原地帶,哪怕有些許山區,但當地依然富庶,工商業發達,足以把擠出的農業人口很好安置。

所以,應天府全境,最後只是選了靠近南直隸和浙江邊境的溧陽縣,作為“山區縣”的試點。這地方靠近浙江湖州府的天目山,確實相對窮一些。

在溧陽縣,擁有田地少於每戶五畝水田/十畝山田、旱田的百姓,將來也可以將應稅面積視為五畝,而非其他平原地區的十畝。

當然了,在每戶五畝到十畝水田之間的中下農,也會按照實際擁有土地面積來納糧。

普通百姓並不知道朝廷這樣改的深意。但朝廷的暗中宣傳渠道,卻是不遺余力在分析這個事兒的受益者。

官府不好直接開口說“我們這是幫助工商業主增加廉價勞動力”,那朱樹人就讓自己的側妃卞玉京,通過民間輿論渠道,出版各種段子唱本故事,宣講其中的道理。

朱樹人在這些私下裏的輿論戰場上,用方子翎和卞玉京也是用得很順手了,二十年前對付李自成的時候就在用她們了。

只是如今方子翎已經有了正式官職,要掌管大明科學院的一部分行政管理工作,所以也就沒精力再關心輿論宣傳領域。

畢竟方子翎將來要是入國史,那是得跟秦良玉一樣入她本人的傳的,而不是入什麽《列女傳》。

所以那些不上台面的事兒,只好辛苦卞玉京一個人搞定了。

卞玉京在這方面依然熟手,沒過多久,應天府境內大部分縣的豪紳工場主,都知道了朝廷的好意,因此哪怕是有功名之家經營工商、因為變法而多交了代役銀,他們也依然選擇了堅定擁護朝廷的變法。

如此一來,還心存怨念的,也就只剩那些完全不涉獵工商業的有功名大地主了。

……

第一年的試點,因為各方面都比較松弛,最終有驚無險,沒有任何人敢跳出來明著反對。該繳的代役銀和代役糧,基本上也都有足額收齊。

不過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做到百分百,哪怕是傳統朝廷收稅,地方上欠繳拖著收不上來的,也是常態。何況現在還加了一筆新的錢。

所以到了年底核算的時候,朱樹人也不會手軟,吩咐應天府和戶部,挑選代役錢糧收得最差的一個縣,作為反面典型,把知縣罰俸停職,把戶曹的負責人和下面幾個典型的直接實施責任人,都罷免處置。

而對於表現好的縣,當然也要給知縣和戶曹負責官吏升遷加賞。

最終經過核算,作為正面典型的,不出意外正是溧陽縣。溧陽知縣因此被調到隔壁常州府、升任同知。

而姚啟聖原本比知縣還低一級,卻因為私下獻策之功,越級升為應天府的通判,已經跟他原本的上司平級了,這就是大腿抱得好、肯得罪人當孤臣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