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終戰條約(第3/3頁)

如今,距離滅清已過去五六年了,朱樹人自己穿越到這個世界都已經整整二十一年,今年都三十八了。

張煌言比表弟年長兩歲,剛剛年屆不惑。一個過了四十歲坎的兵部尚書,任職年限也夠,當國公完全合理。

最終處理結果,三位國公在冊封完成後,隆武帝朱常淓下旨,未來二十年內,暫定對九州、蝦夷、枯葉等地,比照關外的軍屯管理之法,由實權將領負責地方事務,其制度跟中原各省完全不同。

當然,為了防止藩鎮割據,這些權力肯定都是不能世襲的,所以那些被管理的地盤並不是封地,只有國公的封號能世襲。

此前曹變蛟黃得功朱文禎等人,因為已經上了年紀,隆武帝的旨意裏面才會許他們“終生軍屯督管吉林/科爾沁”等地,也是知道他們的壽命最多就幹個二十來年了。

而這一次張名振鄭成功顯然比黃得功那些人要年輕一輩半輩的,他們的自然壽命還能活很久,為了留個口子便於調整,才下旨先試點二十年。如果二十年後沒有看出明顯尾大不掉的跡象,那就還可以把優待延長下去,最多就延長到他們終生。

除此之外,鄭成功在得到事實上治理九州島、生殺予奪權力的同時,也把大員島的民政治理等權力交還了一部分給朝廷,只是保留了鄭家在大員島的私人財產而已。

鄭成功也沒覺得這有什麽虧的,因為他能封國公就已經很滿足很覺得光宗耀祖了。換一塊地盤並沒有什麽大不了的,就當是年紀輕輕封國公的籌碼之一了。

三位新晉國公裏,只有文職的張煌言不可能得到地方實權的提升,但他早已是兵部尚書,也不需要外放。

封了國公之後,隆武帝旨意直接讓張煌言擔任內閣次輔,僅次於史可法,這樣就剛好頂替了他遠房姑父沈廷揚壽終正寢後空缺出來的次輔,

還能確保朱樹人名義上丁憂期間,朱樹人家族對朝廷實權的徹底穩固掌控。

……

經過扶桑之戰的洗禮,大明的軍隊實力進一步得到了磨合,大明文武的權力結構,也因為這一連串的立功機會,向著新生代的年輕人過渡。

如果說此前滅清之戰的後期,除了朱樹人本人以外、其他多是一群五六十歲的老成持重文武在擔綱閣部要職。

經過這一次之後,終於有大群剛剛四十出頭,甚至鄭成功這種只有三十五歲的年輕人上位。

有了這樣的新鮮血液和班底,朱樹人的威望更加鞏固。加上戰後大明也確實需要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恢復消耗、消化地盤。所以此後整整兩年,朱樹人也沒有任何大的動作,朝廷也沒什麽變法舉動。

唯獨在攀科技和發展生產方面倒是絲毫沒有松懈,創新惠民的新事物依然層出不窮。

兩年之後,大明因戰爭的損耗的國力,基本就徹底恢復了,朱樹人也結束了生父壽終正寢的低調時光,可以再次大展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