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先殺一個幕府將軍的叔叔立威(第2/4頁)

隨著明軍騎兵炮的陣陣轟鳴,秋田城很快籠罩在轟擊之中。

……

與此同時,日軍的快馬報急信使,也已經飛奔到東北三藩的大浦圍城營地,警告說明軍在土崎湊港又繞後偷襲登陸了、估計立刻會進攻圍城大軍的後方屯糧地秋田城。

東北三藩這支聯軍的主帥,正是會津藩主保科正之,也是幕府將軍的異祖母叔(跟幕府將軍的先父德川家光同父異母),還擁有類似幕府輔政大臣的地位。

這保科正之十幾天前才剛剛經歷了喪子之痛,他一個兒子在蝦夷島跟松前藩協防函館的時候,被明軍擊斃了。所以保科正之當然是跟張名振有國仇家恨。

他既需要為幕府將軍侄兒伸張國仇,也要找張名振報殺子之仇!

所以在聽說張名振居然還敢分兵繞後,他的仇恨立刻被點爆了:“明軍欺人太甚!張名振總共不到一萬兵馬了,還敢分兵?土崎湊之敵約有多少?你們潰敗之時,難道沒看清敵軍虛實麽?”

報急信使如實相告:“約有……三千之眾,不過有騎兵,至少數百,也可能是千余人。”

保科正之怒氣填胸:“三千人就敢分兵繞後,他們不怕被我大軍圍殲麽?下令我會津藩兵馬速速盡起全部士卒,奔襲救援秋天!讓仙台藩米澤藩繼續圍困大浦!但仙台米澤二藩的騎兵必須抽調出來,全部交給我帶去秋田!”

保科正之很清楚,如果要集結三藩的兵力,時間上來不及,救兵如救火,快比人多更重要。

會津藩的兵就在他這座營地內,可以立刻不帶糧草輜重就地開拔,也不用浪費時間討論通傳。而其他兩藩的步兵雖然沒法抽調,騎兵卻有速度優勢,哪怕通知、調遣花上幾個時辰,還能趕上來。

於是僅僅半個時辰後,他就帶著兩萬會津藩步兵,和三藩全部的騎兵,急行軍狂奔去救援秋田。

扶桑國也是東北地區養馬多,南方養馬少,這一點玩過戰國背景戰略遊戲的都知道,《信長野望》裏東北的伊達上杉武田都是騎兵強藩。

所以這東北三藩的騎兵規模,已經是扶桑諸藩中最高的了,今日也是下了血本,直接抽出了一萬多騎兵,全加起來步騎火槍三萬五千人。

在他看來,秋田城裏還有相當的守軍,就算不到一萬,至少也是超過五千的。所以合兵之後總兵力能超過四萬,碾壓明軍三千人的偷襲部隊還不是輕輕松松?

這都十幾個人圍毆一個了,明軍武器再強,也沒法在四面包圍腹背受敵的情況下,野戰擊退十幾倍的日軍!

明軍要想翻盤,唯一的機會就是在保科正之趕到之前,就把秋田城攻破!轉為守城!這樣就不用擔心腹背受敵了,只要專心背靠背對付外面的敵人。

但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保科正之堅信自己行軍足夠快,而明軍要把攻城重炮從土崎湊港拉到秋田城下、再完成炮兵陣地部署,一天是絕對不夠的!此前的大浦城交戰記錄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自己急行軍一定可以趕在破城之前增援到!

懷著這樣的信念,“幕府之光”保科正之當然是完全不惜馬力,要求士兵們大半天的時間徒步狂奔八十多裏路,這等於就是跑一個全程馬拉松了。

但他這是在跟生命賽跑,他知道搶時間的重要性,只要自己一天內趕到,確保抵達時秋天城沒破,大軍屯糧沒被奪取,哪怕士兵們只剩一口氣了,十幾倍的人數優勢也能壓死腹背受敵的明軍!

更何況,只要援軍出現,讓明軍意識到偷城無法得手,明軍也未必敢立刻掉頭沖過來野戰。自己只要拖住明軍,就可以慢慢休息讓士兵們恢復體力,急行軍跑馬拉松的損耗就能被彌補。

……

經過連續五個時辰的行軍,三萬五千精銳日軍,終於以馬拉松三分之一的速度,跑完了相當於一個馬拉松全程的距離。

士兵們還要拿著武器,自然是累得不行。

那些穿著鎧甲的士兵,早就半路上丟盔卸甲了,狼狽程度跟六十年前羽柴秀吉“中國大回轉”時差不多,就差跑出闌尾炎直接嗝屁了。

四月初三傍晚,三萬五千日軍終於抵達距離秋田城北十五裏的鳥上山和井川山谷口,站在高處眺望,都能看到遠處的秋田城了。

保科正之終於松了一口氣,剩下最後這點路都是下坡,而且沒看到遠處秋田城有火光之類亂象,說明明軍應該還沒破城,甚至可能都還沒開始強攻、還在等待攻城重炮部署!

終於趕上了!

然而,就在保科正之自信滿滿,帶隊沖過鳥上山和井川山之間的這條峽谷時,前軍才剛過去數千近萬人、後軍還有兩萬多沒過,兩旁的鳥上山山頂,和井川山山頂,忽然冒出了明軍的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