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大明版闖關東(第3/3頁)

朱樹人引導大明百姓廣種土豆,算下來已經有近二十年的歷史了,此前只是口糧不足,土豆也都要用來吃,所以嚴控釀酒。現在戰爭結束,有糧食盈余,可以一定程度釀酒,那當然要優先鼓勵土豆釀酒、儲備米麥。

在明顯的民間生產迫切之下,大明科學院當然需要讓一堆“院士”想辦法完善土豆和黑麥釀酒的技術。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如果能出幾個“茅台院士”,那也絕對是利國利民,當受重賞、青史留名的。

可惜完全指望技術自研,顯然會走很多彎路,周期太長,還容易出現“重復造車輪”的浪費。

所以這事兒當時流入朱樹人耳朵後,朱樹人又動了“拿來主義”的念頭。他一回憶,貌似羅刹國的伏特加不就是黑麥釀造和土豆釀造的麽。

於是他就高瞻遠矚地吩咐九邊的曹變蛟、黃得功二人注意跟漠北羅刹皮毛商人、殖民商隊的接觸,想辦法打探一下他們的高度酒來源,買點樣品,最好再找找技術。

還真是皇天不負有心人,事實上伏特加最早就是在大約一百年前,最早在莫斯科的修道院裏小範圍誤打誤撞造出來的。而經過大半個世紀的發展推廣後,進入17世紀,羅刹人早已有了成熟的黑麥、土豆伏特加工藝。

朱樹人直接讓黃得功把羅刹人的技術抄過來,再讓大明科學院的釀酒院士們中西合璧研究優化一下,到了隆武十五年時,大明也終於生產出了適合自身技術條件的伏特加釀造、蒸餾,然後大量生產賣到東北的軍屯墾區。

只不過漢人自己釀造的伏特加,肯定不會叫那種拗口的名字,只是樸素地稱作“黑麥燒”、“地瓜燒”。

有了低成本還不占用儲備主糧的高度白酒供應,大明對東北的開發基本上也就再無障礙——反正歷史同期羅刹人對西伯利亞開發用到的N件套,朱樹人都師夷長技以制夷,給大明的闖關東漢人也都配上,那不就行了麽?

人和人縱有體質差異,只要物質條件夠好,羅刹人能做的事情漢人自然也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