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鄂王爺想的,都不是他活著時候的事兒(第3/5頁)

朱樹人不由笑了,嘴炮方面,漢人從來是不怕的。

對方是階下囚,正常情況下也沒必要多費口舌,這不過是為了對方身上的招降價值,所以才跟瓦剌對堡宗那樣,稍稍給一丁點耐心,讓對方心服口服。

“看來,逆命侯還是心中不服啊。孤今日不以言罪人,給你一個機會。”

朱樹人想給對方開口機會,但他旁邊的幕僚卻窮追不舍,顧炎武先搶著附和補刀了幾句:

“你偽清一度竊據中原,妄稱偽命,窺伺神器,難道不該當灰滅沃覆之罪!我大明為先帝故都報仇,便是滅你全族也是該的。如今陛下和鄂王卻給你們殘余的族人悔過自新的機會,難道不是天恩浩蕩?”

大明收復失地的理由是堂堂正正的,偽清原本是大明臣屬篡逆自立,從奴兒哈赤開始根子上就不正,所以福臨沒什麽好說的,大明要怎麽打都是該的。

他覺得大明虛偽,無非只能是揪住其中一兩個小點,稍微嗆幾句:

“大明要對我清動手,這沒什麽可說的,敗戰無能,自當覆滅。孤只是覺得,有些地方,無需粉飾,坦蕩一些又如何?

自從四年前我清退居遼東,並不敢再有分毫侵犯大明控制疆土,兩國也已停戰日久。大明若是非要我遼東土地,自然可以遣使商議,堂堂正正索要。

最後卻是不顧百姓慘遭戰火塗炭,突施偷襲,以圖劫掠被攻破的城池。最後還說什麽堂堂之師、順天應人……”

顧炎武直接搶白打斷:“我大明天兵何曾偷襲!去歲之戰,原本就是突發變故,查獲你們偽清勾結察哈爾、科爾沁部蒙古,違反我大明禁運,陰謀偷買軍資!

我大明也珍惜邊關百姓性命、家財,是迫不得已當機立斷反擊!何況你們勾沒勾結科爾沁部你們自己不知道麽!我大明天兵打蒙古花了一兩個月,你們怕是早已趁著這段時日加強防守、抗拒天兵了吧,居然還有臉說偷襲?”

福臨被顧炎武說得忍不住笑了:“你們說明軍是為了擴大追擊違犯了禁運的蒙古科爾沁部,才殺過界、一路跟我清作戰?這話你自己信麽?

貴國朝廷遠在南京,當時鄂王爺也不曾親臨北京坐鎮吧?北方的邊將,忽然從蒙古人那裏得到了新的罪證,難道不該請示貴國朝廷,然後再定戰和。

如此大戰,難道是邊將可以自行決斷開戰的?貴國攻下朵顏諸衛故地後,距離再犯錦州,不過短短三四日,如果貴國的開戰決策,不是貴國朝廷早有預知、提前下令,難道他們還敢自作主張?”

顧炎武聽到這兒,也是微微有些心驚,沒想到這個福臨做了十年傀儡皇帝,居然還有些腦子,能從這兒看出一丁點破綻。

確實,當初大明先打蒙古找重新開戰借口,也是為了同仇敵愾鼓舞內部士氣,打完蒙古後直接就沖過通遼和錦州的邊界,繼續打滿清了,沒給清人喘息的緩沖機會。

這也是因為進攻啟動之後,勢如破竹,走流程肯定會軍事上不利,不能為了虛名而浪費將士們的性命。

不過如果細糾起來,這也是一個穿幫的地方。雖說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勝利者可以不受指責,但能彌補的汙點,還是彌補一下比較好——有些時候這不是為了敵人,而是為了自己,為了子孫後代能更好地駕馭軍事部門,防止發生“下克上”的獨走。

所以,朱樹人還真就提前彌補過這個漏洞。

顧炎武不由向王爺投去一個欽佩的眼神,然後驕傲而又義正詞嚴地對福臨宣布:

“我大明朝廷當然不可能事先預知科爾沁部依然在與你們勾結!當初要求劉國能等出兵察哈爾、科爾沁時,給的命令也確實只是先攻蒙古,並未要他與你偽清重新全面開戰!

所以,這事兒是劉國能等人私自擴大了戰爭,我大明朝廷不過是事後追認,而且也為這事兒處分過劉國能等將領了!”

當然,這個所謂的“處分”,顯然是朱樹人補上去演的戲。明面上處分一下,未來風頭一過,該升官更多、賞賜更多,還是照樣給。朱樹人是不會事實上坑有功將領、心腹武臣的。

而顧炎武此言一出,福臨終於徹底震撼了,也頗有幾分顛覆三觀。

原來世界上真有這麽文明禮儀之邦?師出一定要有名的麽?這樣的國家,居然最後真的翻盤了他大清那樣不要臉的野蠻人?怎麽可能?

“劉國能……居然因為擅自做主、提前跟我清開戰,被你們大明朝廷處分了?”福臨確認這句話時,語氣都有些恍惚。

顧炎武毫不臉紅地說:“當然,有朝廷明詔為證,還能有假?而且是數月之前就下詔了,否則劉國能又豈能無法參加盛京之戰?而讓給李定國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