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兵臨沈陽(第3/3頁)

只是順治畢竟長於深宮,就算接受過治國教育,那也僅限於文治,而且只是理論層面的。要說打仗知兵,那比大哥豪格還是差太遠了,所以順治對軍隊的直接掌控,至今還是不怎麽樣的。

這次面對朝中爭吵,順治難得發表了一下自己的意見。他也不敢跟大哥直接鬧矛盾,從頭到尾只是拿大義名分說事,希望豪格可以統領天下之兵,救國於危難之際。

豪格既然掌了權,被道德綁架得下不來台,只好跟嫡系心腹密謀商議,最後定了一個計劃,假裝硬著頭皮出兵迎擊了。

他帶走了盛京周邊大部分的主力部隊,還有細軟財物和精良裝備,拖拖拉拉前往廣寧。但在豪格抵達之前,明軍李定國部就渡過了遼河,攻破了廣寧,在廣寧又殲滅了清軍滿漢兵數千人。

豪格只好“迫不得已”假裝退守海州,但實際上並沒有沿著遼河岸邊紮營布防。

海州的城池是並不瀕臨遼河的,一般要在海州設防防止敵軍逆遼河而上直插盛京,就得在河邊沿河紮營、跟海州城池成掎角之勢。

豪格把遼河岸邊的要道讓了出來,這就等於是給明軍直接繞過海州、直撲盛京的空档。

吳三桂一看,覺得這是豪格使詐,說不定想誘敵深入、然後再斷明軍後路,所以想先攻海州,一步步拔除沿途兩側的危險,最後再直撲盛京。

但李定國敢於冒險,而且他通過戰前的偵查,以及對當地百姓情報來源的梳理,確認了豪格帶走了盛京大部分主力部隊來迎擊,所以盛京城內肯定空虛。

於是李定國就仗著明軍有水師之利,大船可以掌握遼河的航行權,哪怕孤軍深入被斷後、也可以確保走遼河水路退回來,不至於有大的風險。

李定國就帶了三萬人,跟北線繞草原而來、走遼河上遊的明軍,南北對進,經過短短五六日的輕兵疾進,直插盛京城下,先以第一批趕到的騎兵包圍了盛京各門,然後又下寨固守待援、花了幾天等步炮兵坐船趕到、徹底紮穩攻城營地。

順治在盛京城內,原本是想再觀望一下的,如果他大哥扛不住,或者有戰敗的消息,那他就細軟跑路,逃去寧古塔。畢竟皇帝要是太慫直接跑,肯定威望會受損,順治都十六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但沒想到豪格居然讓出遼河沿岸要道、避戰了。順治沒聽到豪格兵敗的消息,等反應過來再想跑,李定國已經配合豪格演完了戲,直接把盛京城圍了。

慌亂之中,順治連忙派人去大哥的肅親王府打探消息,想把豪格的妻妾兒女接到宮中好好養著,以逼迫豪格回救盛京。

但順治派去的人把肅親王府翻了個底朝天,才發現豪格的正妻嫡子等都已不在盛京城中,竟是此前出兵之日,就被豪格喬裝帶在軍中了。

留在肅親王府的只是幾個被當成棄子的小妾庶子,撐撐門面,屬於死了也不會讓豪格心疼的那種,這些人自己也被蒙在鼓裏。

事情到了這一步,順治當然知道自己已經被大哥賣了,但他已毫無辦法。

而豪格聽說盛京被李定國包圍後,直接矯詔說陛下讓他保存實力、忍辱負重,為大清存留一脈火種,一旦事不可為,就帶著主力退往寧古塔。

被豪格帶出來的一萬多滿兵、兩萬多漢蒙兵,當然也不想回去硬拼送死。於是都表示擁護豪格的決策,直接放棄救援跑了。

至於盛京城裏的家眷,他們已經不要了,反正豪格這幾年種田也有布局,讓將士們留一些小妾幼子在吉林,別全留在盛京。

自從前些年戰敗,滿人女多男少的問題已經很嚴重,把寡婦們都娶了納了,平均一個滿人男丁能分到六七個女人,這還沒算他們霸占的漢人女人。

所以盛京城裏的女眷孩子丟了完全不要緊,他們在松嫩平原上還養著外宅呢。

豪格帶著最後的火種一逃,盛京城內的七八千滿兵、十萬滿人平民,就徹底遭了殃了。

李定國和吳三桂把城池團團圍住,大炮猛轟,好整以暇地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