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3/4頁)

結果,吳三桂比豪格想象的還頭鐵,

他居然不是等清軍過了一半、再攔腰截擊,更沒有選擇等清軍騎兵主力過去大半後、追尾掩殺步兵和輜重隊。

吳三桂直接選擇了在清軍先鋒都還沒繞過寧遠城時,就提前幾個時辰出城列陣,還抓緊時間簡易挖了一點壕溝和夯土墻,然後就當道堵路,一如街亭的王平。

看到這一幕,豪格也算明白過來了:

“吳三桂這點人馬繞後,居然有那麽大的胃口?指望把孤全軍圍殲堵死在寧遠以西?就憑他這點人馬?朱樹人應該不怎麽信任吳三桂吧!沒聽說有另撥精兵給吳三桂調遣,他手下也就那點關寧軍舊部,三萬人都不到,還指望攔住我大清主力?”

明軍雖然以極大的調度力量,從海路盡可能派兵繞後了,但畢竟有寧遠和錦州兩處需要分攤。而且從登萊渡海而來,每艘船也就運百余人,還要留下海面上的部隊,

明軍全部運力,連水手在內,大約七八萬人,除掉水兵後,剩下再分兩半,寧遠和錦州也就各自分三萬不到,仗打到這一步,這個數據敵我雙方都是清楚的。

所以眼下的情況,就是豪格麾下清軍滿漢蒙總兵力六七萬人,加上一些運糧的輔兵壯丁。面對眼前有吳三桂兩三萬人堵路,後續有黃得功李定國十萬以上大軍追擊。

只要吳三桂拖住豪格最多一天,甚至只需要半天多,黃得功李定國就能追上來掩殺背刺豪格的後軍。

豪格要活命,只有兩條路,要麽在黃得功李定國追上來之前突破吳三桂,

要麽在黃得功追上之前、判斷出確實沒法突破吳三桂,那就往北翻越燕山逃亡。

但這種事到臨頭才翻越燕山的措施,注定會路險難行,機動性差的部隊絕對會被咬住變成炮灰。到時候就是只有騎兵能逃,而且還不是全部都有把握逃。至於步兵,注定都得全軍覆沒了。

“全軍突擊!務必正午之前徹底擊潰鑿穿吳三桂部!不能拖!過了午黃得功隨時會追上來,到時候我軍就要腹背受敵了!大清存亡在此一戰,諸將務必竭盡十二萬分死力、搏命突圍!殺!”

豪格知道沒時間猶豫含糊,也就直接不管什麽章法,把全軍戰力往堵路的吳三桂臉上沖殺過去。

……

對面的吳三桂,看到清軍全軍突擊,誓死沖鋒,內心也恍惚了一下。

那一刻,他忽然覺得,眼前這一幕,跟七年多前、山海關內,他跟李自成廝殺時,是何其的相似!

只可惜當年他誤判形勢,一失足成了為人唾棄的引狼入室者,

那一戰,也是他需要先以關寧軍嫡系、跟李自成血拼上大半天,然後多爾袞帶著清軍騎兵,從側翼出現夾擊李自成。

而今天,變成了他需要當頭攔截豪格的沖鋒、先跟豪格廝殺拖住大半天,等大明的友軍黃得功李定國追上來,掩殺背刺豪格身後。

“太像了,當年那一戰,後來幾乎讓我一生身敗名裂。今日這一戰要是能完勝,說不定能徹底洗刷當年的恥辱?將來也留個美名?”

吳三桂也是有膽氣血性之人,歷史上他最後也反清了,現在無非是早棄暗投明十年,雖然反復無常多次,但僅論武力,此人還是能打的。

而且,自從河北決戰,他也帶著關寧軍在側翼策應立功後,張煌言對他的信任也提升了一些。

現在雖然關寧軍沒法裝備最新式的武昌造步槍乃至線膛槍,但那些五年前的早期型武昌造,已經給他配發了幾千杆,還有二十門騎兵炮,算是軍備待遇不錯了。有了這些新裝備墊底,他的兩萬步兵、還有三四千關寧鐵騎,也有了死戰的底氣。

“全軍務必奮力死戰!擅自後退者斬!韃子已是釜中枯魚,我大明必然全勝!步槍隊列陣!關寧鐵騎準備迂回側擊!一旦看到韃子有往北迂回的企圖,就上去截擊!”

吳三桂親自揮舞寶劍,策馬督戰,隨著清軍蜂擁沖上,雙方很快絞殺在一起。

“砰砰砰——”數千杆隆武三年型老式武昌造紛紛開火,配合其他鳥銃火力,輪番疊進而射,在清軍步兵靠近之前,就割麥子一樣放倒了一排排的士卒。

豪格不想讓滿人騎兵沖第一波,想保存核心實力,所以就先讓漢軍旗的步兵炮灰上了。沒想到面對明軍有組織的攔截,漢軍旗步兵竟沖得如此低效,死傷驟增卻進展緩慢。

當火器已經出現代差,步兵對步兵的沖鋒戰,本來就容易變成一邊倒的屠殺。明軍連番狂射,給敵人造成了重大傷亡後,士氣愈發上升,關寧軍人人大呼酣戰,聲震數裏。

豪格眼看反而給吳三桂把士氣打起來了,只好不惜代價,讓滿人鐵騎先帶頭沖鋒,同時步兵也全速跟進,抓緊每一刻友軍用生命爭取來的時間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