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新山海關大戰(第2/3頁)

歷史上沃邦要幾年後才漸漸在法國內戰的戰場上嶄露頭角,但現在提前被朱樹人用荷蘭航海家塔斯曼的船隊、從歐洲重金招募相關人才、提前挖了過來,也就順理成章第一時間為大明效上了力。

楊森·塔斯曼和笛卡爾是一年半前來的亞洲,沃邦則是塔斯曼的第二波船隊運來的,前後剛好隔了一年半,一到大明就得到了朱樹人的重用。

一開始明軍很多將領還不服,但考慮到王爺只是讓這個紅夷人負責攻城戰的挖溝技術工作,沒有別的權力,他們才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慢慢旁觀偷學,沒人給沃邦找麻煩。

明軍正面本來就是為了牽制拖住,有需要給個合理的借口、讓清軍不懷疑明軍“為什麽會打得這麽慢”,所以慢慢挖壕溝就好了,挖上半個月一個月也無所謂。

山海關關墻上的清軍一開始很警覺,看明軍挖了三天沒動靜,就讓關墻上僅剩的紅夷大炮對著壕溝轟擊——

經過年初內黃戰役折損了一百三十門重炮後,好在是清軍後來在北京守城時沒再丟大炮,提前撤軍把大炮都轉移了,所以現在清國全國還保留了大約八十多門重炮,勉強還算是一股可用的炮兵勢力。此刻在這山海關,清軍也投注了三十門重炮的防守力量。

可惜,這三十門大炮對於專業設計過的沃邦攻城壕當然是完全沒用,轟來轟去,哪怕指望跳彈反彈殺傷,也怎麽都彈不進溝裏。

沃邦設計挖出來的壕溝,每一條都能精確把士兵和大炮的推進路線、統統掩藏在城頭敵人的絕對死角內,哪怕接近到城墻只有兩裏遠、一裏遠的地方,山海關關墻上的大炮還是轟不到有價值的目標。

這一切的代價,只是讓士兵們挖溝挖深一點、土工作業量大一點,但卻可以保住性命。

士兵們一開始將信將疑,後來發現真能保住命,也就不在乎多挖土流汗了。

相持到八月中旬後,隨著明軍壕溝距離山海關關墻越來越近,明軍就把一部分彈道比較曲射的重炮,尤其是發射爆破彈的重型攻城臼炮,紛紛搬進了沃邦攻城壕內的炮位坑。

然後利用明軍火炮彈道高拋的特點,可以躲在清軍直射炮火轟不到的反斜面位置,用吊射白漂傷害,打擊關墻上的清軍。

炮手們用的彈道表,都是大明自己的數學家們、炮兵實驗觀測手們,配合上荷蘭來的同行,還有笛卡爾這位大數學家本人,多方核定校準後的。

有這個時代最先進的數學加持,大明炮兵的曲射彈道效率,當然是讓清軍瞠目結舌。

沒幾天工夫,山海關關墻上的紅夷大炮就被炸毀了十幾門之多,還炸死了數百上千的清軍炮兵、弓弩手。清軍的反擊炮火卻完全看不到直接效果,也不知道有沒有轟中,實在是太傷士氣了。

事實上,也多虧了清軍炮兵觀測不到自己的炮擊效果,所以他們才能互相耗那麽久。明軍的炮兵陣地都在坑裏,城頭沒法看見,炸沒炸到也不知道,最多只能看到一部分炮彈確實落進坑裏了。

也正是這種心理安慰,害得清軍對轟了好多天、也被單方面白漂了好多天。要是早知道自己是在做無用功,怕是八月中旬剛過的時候,清軍炮兵自己就提前士氣崩了。

即使現在這樣,到了八月下旬的時候,豪格也終於憋不住了,他下令滿八旗的騎兵,趁著一個月底月黑風高的日子,打開山海關關門出城夜襲明軍炮兵陣地。

豪格估摸著自己都白白挨轟小半個月了,也沒開關出戰過,明軍估計會放松警惕,能讓他偷襲得手、近戰殲滅一部分明軍炮兵。

但他很不幸遇上了軍令嚴明的張煌言,也遇上了負責具體執行一線警戒任務的李定國。

李定國這人治軍之嚴謹,也是當時一絕了,哪怕讓他保持警惕一兩個月,李定國都能身先士卒做到號令禁止。

於是豪格派出的鰲拜突擊隊,就撞上了李定國的口袋,眼看著有機會沖進幾處大坑炮兵陣地,結果被明軍埋伏在左右警戒的火槍隊算計,又白白付出了數千滿人騎兵的傷亡!

鰲拜本人要不是勇武過人,怕是也要被李定國擊斃了不可。

這一次奇襲與埋伏反奇襲的戰鬥結束,李定國自己也詫異於清軍騎兵戰鬥力的下降,忍不住把自己的疑惑層層上報。

最後送到張煌言手裏,張煌言卻不覺得奇怪,只是胸有成竹地點評:“這很正常,韃子連續失敗了那麽多場,還能剩多少老兵?據說是只有不到十萬滿人成年男丁了,這不得什麽阿貓阿狗都拉來當兵,戰力能跟五年十年前的真韃比嘛!”

聽總督大人這麽說,明軍各路將領愈發士氣高漲,對於必勝充滿了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