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3/4頁)

當然,上述嚴令只對文官有效,武將只要最後反正參與殺韃,且當初並非主動叛明,都可以赦免。

對於文官,如有精通算術、工巧的技術型文官,也可以比照武將的豁免尺度,留任戴罪立功。那些只會舞文弄墨的,就自求多福吧。”

朱樹人很清楚,這樣的世道,穩住武將人心就行了,後續還需要再追窮寇,把滿蒙威脅徹底解決掉。

文官本來經過幾百年的科舉洗禮,早就汗牛充棟人才過剩了幾百倍了。四書五經誰不會讀,讀四書五經能學會做的事誰不會做。

不給那些漢奸機會,也有足夠的舊式人才夠用了,何必把肥缺留給那些廢物來收買人心呢,要收買朱樹人也有更好的選項值得收買。

黃得功等人聞言後,果然很是感動,覺得鄂王爺的寬仁恩澤,簡直比大明歷朝歷代都深厚。

交代完這些泛泛的處置意見後,黃得功又向朱樹人透露了一個消息,說是前幾天明軍接收刑部等處時,還發現了一些犯官被關押在其中,其中有些人物,可能需要朱樹人親自給出處理意見。

朱樹人也不含糊,就抽空去了一趟刑部,居然在那裏意外看到了洪承疇。

朱樹人也是有些感慨,禮賢下士地隔著牢門,叉手詢問:“這不是洪督師麽,別來無恙?聽說你最後關頭倒也想求個晚節,讓孤吩咐修崇禎實錄的史官,把關於你的後續記載都刪了?”

牢房裏一個衰朽的老頭兒,頭發已經蒼白,形容枯槁,聽到朱樹人的聲音時,一開始還有些陌生遲鈍,很久才反應過來:

“你便是國姓爺?鄂王爺?真是經天緯地之才,漢高明祖雄略,大明傾頹已極,竟也被你十年之功翻回來了,罪臣讀書一輩子,未曾見如此古人。”

洪承疇十二年前是見過朱樹人的,但也僅僅數面,沒什麽印象,當時朱樹人剛中兩榜進士不久,最初幾個月留在京城當翰林編修,就是那陣子見到的。第二年朱樹人就南下當地方官,洪承疇就去遼東督師,再也沒見過。

朱樹人對對方有印象,那是因為對方十二年前就位高權重。而洪承疇當時又哪裏會對一個小翰林當回事。

此刻一個權傾天下,在牢外居高臨下俯視,另一個卻萎靡至極,福禍興衰對比之強烈,令人不得不感慨滄海桑田。

朱樹人玩味地觀察了一下這個老漢奸,才追問:“莫非是那次你向蒼水兄暗通軍情,被豪格發現了,才關押在此?”

洪承疇苦笑:“若是被發現了,怕是早就殉國了,那倒也好,一了百了。老夫當時沒看明白,覺得大明必然沒救了,也沒什麽可說的。

這次,不過是豪格想要屠城劫掠,老夫看在北京城內還有那麽多故舊,不忍,就勸他注意民心。豪格以為我要兩面三刀、趁他走了後獻城,就讓人暫時監押查問,沒查問出個明白,朝廷王師就進城了,於是不了了之。”

洪承疇最後勸豪格不要屠城劫掠,也未必就是出自仁慈,而是他在北京做了那麽多年官,漢人士紳朋友故舊太多,為了不讓自己人吃虧,他也得勸。

但論跡不論心,朱樹人看他最後好歹勸了一句,就留他一條狗命。

“看在你內黃之戰前給蒼水兄通報韃子軍情的份上,留你一條狗命倒也可以!你不是想讓史書不寫你崇禎十五年之後的行跡麽。

呵呵,讓孤篡改偽史是不可能的,最多給你寫‘崇禎十五年……世傳洪承疇死於亂軍之中,但此後多有民間傳說其仕清,難辨真偽’,至於真相如何,讓後人自己判斷吧!

你想要保住名聲,就要多多揭發其他漢奸降官、隱匿的清廷文官,畢竟他們跟你共事過,那些人活著,在外面亂跑,你的事兒就不容易瞞住。

至於你,反正你已是史書上的死人了,看你年事已高,就給你一個幹凈點的院子,圈禁終生吧!”

洪承疇就算不死,待遇也相當於是終生監禁了。而且是洪承疇自己需要終生監禁的,否則繼續拋頭露面,他也編不下去。

朱樹人給他法外開恩,無非是終生監禁時的衣食住宿條件好一些,類似於後世專門關押高級犯人的療養式監獄。

洪承疇磕頭如搗蒜,連連謝恩,表示一定好好配合朝廷多多供述清廷內幕,狗咬狗打擊其他漢奸。

……

處理完漢奸降官,此後幾日,朱樹人又繼續問到漢奸豪商士紳得處理情況。

隨後被告知,在北京城內的那些八大皇商家人,已經被控制起來了。

但是他們的主要族人,還在山西大同和張家口一帶。大同那邊姜瓖起兵的時候就把那些人扣住了,張家口的則要等後續送回京城。

朱樹人也不著急,就慢慢等,讓將軍們盯著點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