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2/4頁)

讓他們回鄉摻沙子,也好進一步宣示朝廷的新氣象,讓那些閉塞堅持留在老家的北方人民,也盡快感受到大明的變化。同時,也便於宣揚永佃權的政策,改一改一直住在北方的百姓那種竭澤而漁的生產方式,讓他們意識到興修水利、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畢竟此前天啟崇禎年間,乃至後來清廷統治期間,北方的經濟秩序已經被攪爛得一塌糊塗,所有人,下至百姓,都是過一天算一天的心態,

農民連自己佃租的耕地都懶得保護,巴不得肥力耗竭,水利失修也不管,反正誰知道今年租種的土地明年還能不能繼續種到手?沒有一個制度保護人民長久吃安穩飯,人民怎麽會舍得對未來投資呢?

朱樹人估計,將來從南方重新北歸的南逃流民,規模至少也可以超過七八百萬之多,如此一來,一直留在北方的人口,和去過南方後再北歸的人口,基本上可以達到一比一,甚至北歸人口數量還能壓過一直留在家鄉的閉塞者。這樣重新融合後,心向大明的人口比例就能占到大多數。

而即使是還鄉七八百萬,北方六省的總人口也就恢復到一千五百萬,絕對是耕地和生產力可以承受的。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也不至於因為生育繁殖人口爆炸,而再次陷入馬爾薩斯陷阱。

……

從正陽門進了內城,再一路入紫禁城,滿目所及,朱樹人看到了好幾處大火救熄不久、余煙未散的所在。

哪怕是紫禁城內,都有不少殿宇被豪格臨走時,破罐子破摔燒了。不過好在他燒的大部分地方,也沒什麽文物價值。

因為有不少殿宇都是過去六年裏,清人自己陸續重建的,之前李自成已經燒過一次了。只有那些明初留下來的部分,才算文物價值比較高。

宮裏還留了一些逃散的宮女宦官,應該是來不及帶走的。前殿的宮女,之前已經被剛進城時的明軍將士直接抓了分了,也就內宮還剩一些女人,估計黃得功李輔明他們也知道輕重,沒敢私分,讓人守住宮門嚴查軍紀,等到朱樹人到來。

朱樹人一路策馬直至丹墀之下,這才下馬步行,拾級而上,步入太和殿。

黃得功在旁侍立、向導,等朱樹人站定,這才又匯報了一些接收紫禁城的細節,還請朱樹人贖罪,說是有一些將士,當初追殺負隅頑抗的宮內殘敵時,難免會手腳不幹凈。

但黃得功也強調,韃子撤走時,能搬的值錢東西本來就盡量搬走了,很多東西本就散落,不撿也容易被踐踏損壞。

朱樹人也知道,軍功面前,不能太較真,便大度地吩咐:“金銀珠寶器皿,有拾得的,你自行按軍紀處置,別不患寡而患不均就行。

字畫古跡,肯拿出來獻還朝廷的,朝廷也會作價補償,絕對不會白拿他們的,你務必跟將士們說清楚。”

黃得功連忙應諾,隨後又提到韃子留下的女人,是否需要王爺先過目。

朱樹人眉毛一挑,他不想落下這種跋扈的言行,便斥責了黃得功幾句,隨後說:“讓宮中有年老穩重的宮女,先給這些宮女們驗驗身。

凡是有被韃子玷汙過的,肯定不能留在宮中,就按級別分賜給有功將士們。不曾被韃子玷汙過的,先鎖在內宮數月,不許外人出入,孤自會奏請陛下旨意。”

接收好宮廷事務後,朱樹人又問起韃子撤走前,京城的屠掠損失,黃得功等人沒法詳細統計,只能是從收屍數據大致估了一下,

說是約有二三十萬死者,北京城人口又銳減了至少七八成,如今城內活著的連十萬都不到了。

朱樹人:“韃子撤走時,有帶走漢奸偽官麽?這些人如何處置的?還有其他皇商等主動附逆的豪紳,情況又如何?”

黃得功:“那些鐵杆漢奸偽官,尤其是擡了旗的、品級高的,都跟著去關外了。不過也有些不受重用、原本就是韃子為了邀買人心,才給一些高品閑職的,還有看不上眼的,都留下了。”

清軍入關時,對於明朝留在北京的京官,只要躲過了李自成的拷餉沒死,多少都會出於籠絡人心給點官職。

只是有些人並沒有什麽本事,論才幹就是窩囊廢,無非是原先在大明品級已經很高了,清廷也不好給他們壓到太低,那就只給級別不給實權。如今要逃了,有真才實幹的漢奸當然要帶走,但那些只是粉飾太平用的廢物,就全部留下了。

朱樹人摸了摸胡子,已經決定了這些人的命運:“凡是之前為大明效力過,闖賊和韃子進京時主動投效的,全部下獄治罪。

如果是先帝殉國後,就退居閑住,被韃子逼迫出仕的,可以免罪。

如果先帝朝時為官、此後一直堅持不仕闖不仕清的,找出來,全部按原有品級先給俸祿職銜。將來再徐徐圖之,候有實缺再予錄用。如若已經年老,或是堅持不仕清、於過去七年內老死的,準恩蔭子嗣一人,以彰其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