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滅國之戰-上(第3/4頁)

一線壕溝的袍澤跟清軍形成亂戰,後面壕溝中的士卒,依然在有條不紊地朝著前方開火,不斷收割著清軍騎兵的生命。

槍聲大作之下,偶爾也有前排壕溝露頭死戰搏殺的明軍步兵,被背後的友軍流彈誤傷擊中,但占比絕對是非常低的,可能二十個傷亡裏也就一兩個是明軍士兵被誤傷,剩下十七八個都是滿人死傷。

而且這種廝殺形態稍稍持續那麽一兩盞茶的工夫,前排塹壕內的明軍也回過味兒來了,愈發死死躲在壕溝裏不冒頭,不給後方友軍流彈擊中的機會。

如此一來,這種攢射就只會殺到清兵,讓清軍很快陷入了混亂。

一部分清軍為了躲避後排無窮無盡的縱深火槍火力,不得不直接縱馬躍入壕溝,不管馬匹是否會摔斷腿或者被鹿角紮穿,都不管不顧地翻身下馬、在壕溝裏跟明軍步槍兵近戰肉搏。

另一部分清軍不甘心棄馬,或者說是舍不得戰馬躍入壕溝被摔殘紮殘,就一咬牙選擇繼續往縱深沖鋒,試圖沖破明軍第二道、第三道內營壕溝網。

這樣不管不顧地豬突猛進,殺傷效果倒也不錯,但代價則是清軍陣型越打越散,兵力也逐漸分散,變成了沒法統一指揮的各自為戰。

而且明軍也並非徹底采用了塹壕步槍戰術,在殺穿營地最外面的一裏多地後,他們很快就看到後方還有明軍依托夯土墻,嚴陣以待地列出了密集火槍隊形,以不畏近戰沖殺的嚴密防守,刺刀一致對外,遠射近刺得心應手——

李定國這麽安排,顯然是在此前的交戰中,已經摸清了清軍紅夷大炮的射程極限,知道只要放棄密集陣站樁死守營地最外圍的一裏路,把敵人放到營地深處再打,清軍的大炮就轟不到那麽遠,無法給其騎兵提供火力掩護了。

所以,清軍騎兵能沖垮的,只是前幾排清軍大炮射程內的明軍防線。

離開了大炮射程的地方,就沒有真理!

“這些南蠻子怎麽如此頑強!明明前幾道防線都突破了,那些躲在壕溝裏的南蠻兵為什麽不逃、不投降、四面八方都是我大清的鐵騎,他們還要負隅頑抗!南蠻子什麽時候有這樣的勇氣了!”

遏必隆怒不可遏,奮死沖殺,結果還是撞上了李定國的中軍主力,反復沖突不入,身邊精銳侍衛騎兵也都在明軍步槍兵的攢射下陸續倒斃。

或許是因為他表現比較顯眼,李定國注意到了他之後,便吩咐軍中原本一直待命的少量線膛槍狙擊兵集中朝著他開火。遏必隆終於在上百名線膛槍手的重點照顧下,身中數彈,當場斃命。

另一邊的鰲拜,情況也差不多艱苦,只是鰲拜畢竟是滿清第一猛士,身強力壯披掛了多層重甲,意識到自己被火槍隊集中重點照顧後,他反應比較快,在身邊第一批心腹侍衛擋槍斃命後,他就飛速後退,最終肩膀上中了兩槍,拖著一條殘廢的胳膊狼狽退出戰鬥。

鰲拜可以退,但已經被死死黏住的滿八旗騎兵,卻沒那麽容易全部退去。他們為了沖上來,已經付出了無數的傷亡,如今更是有成千上萬的袍澤,在入營後的第一裏路上、分成無數個小隊,陷在塹壕網中跟明軍陷入短兵相接的搏殺。

如果清軍徹底退兵,那麽現在塹壕王中的滿兵就只會有一個下場——陸續被明軍全部殺光!

遠離戰場的豪格根本看不清具體的一線戰況,只看到源源不斷的滿蒙鐵騎沖殺入內,明軍營中殺聲震天,火光也沖天,戰鬥極為膠著。這樣的場面,清軍當然只能繼續投入,把亂戰進行到底。

廝殺到血腥熾烈之處,因為兩軍從黎明殺到天色全亮,不少明軍陣地上原本夜裏照明用的火把也沒熄滅,亂戰中難免便於清軍縱火。

而且營中原本各地都有屯糧的地窖、臨時筒倉,被清軍暫時奪去的那部分陣地上自然也有。清軍因為各自為戰,缺乏統一號令,好幾處便放起火來,燒掉了成千上萬石的明軍過冬存糧。

看到淺表營區的部分糧倉著火,豪格的信心也被進一步激發了,雖然他不知道著火的糧庫占到明軍總糧庫的比例有多大,但只要有糧庫著火,就說明有希望,明軍說不定也會因此士氣崩潰。

“全軍務必用命!嶽樂,爾等也帶步卒上前,加緊支援博洛滿達海!今日誓要破盡那些奸詐的狗蠻子!”

豪格雙目血紅,不管不顧把最後的預備隊也往著絞肉機裏堆。

前線的滿人騎兵傷亡人數,怕是早已過萬,明軍的戰損也絕對不少,但雙方已經不是列陣而戰,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一道道壕溝裏各自廝殺,就是想潰逃都不知道往哪兒潰逃,只能是原地死守、哪個敵人敢靠近就奮死擊退。